第十四章卫生害虫.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卫生害虫 一、卫生害虫的定义: 广义地讲,卫生害虫是指那些可对人类健康直接或间接危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所有节肢动物。他们包括有昆虫纲的蚊、虻、蠓、白蛉、蝇、蟑螂(蜚蠊)、跳蚤、虱、臭虫和蛛形纲蜱螨亚纲的蜱类、革螨、恙螨、疥螨、蠕形螨、粉螨、蒲螨等。 二、卫生害虫的危害: 1、直接危害: 吸血骚扰:如蚊子,虱,臭虫等均为吸血的节肢动物。它们的叮咬一般可引起瘙痒甚至红肿。 寄生:如某些蝇类幼虫可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蝇蛆症,疥螨的寄生可引起疥疮等。 2、间接危害: 卫生害虫中的一些种类是人类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最大,一旦爆发,可以影响到流行区域的社会、文化发展。如由虱传播的鼠疫;由蚊传播的疟疾;由伊蚊传播的登革热等,均是由卫生害虫引起的大范围的疾病。 第一节 蚊 ???? 蚊属双翅目,蚊科。是与人类关系很大的一类昆虫。世界已知的蚊子超过3200种,我国记载的也有360多种。国内主要防治的种类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大多属于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中的常见种. 它们除直接叮刺、骚扰人类外,还可传播60多种病毒。蚊子传播的主要危险性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淋巴丝虫病等,其中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传播的。 一、常见种类 二、蚊子的形态 1.成虫 三、蚊子的生活史 蚊子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可分成四个阶段。 四、蚊子的生活习性 1.孳生习性? ???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性质的水质和积水类型孳生不同种类的蚊虫。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制本措施。 严重污染水体,如粪坑、粪池等,骚扰伊蚊。 轻度污染水体,如污水坑(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面积较大的清洁水体,如稻田、荷溏、沼泽、灌溉沟等。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 五、蚊子的危害特点 在蚊子中,最可恶的要算吸人血的蚊子。雌雄蚊的食性本不相同,雄蚊“吃素”,专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一旦婚配以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它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所以,叮人吸血的只是雌蚊。 六、蚊子与疾病 (一)蚊子传播的疾病 蚊子不但吸血,而且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疟疾、登革热、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等。 1、疟疾 (1)病原及症状 疟疾(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原虫病。 临床特点: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 全球每年有3亿—5亿人受感染,因此死亡的超过100万人。如柬埔寨1994年报道了85000例,1009例死亡。建国前,我国每年感染的有3000多万人,受威胁的人口在3.5亿以上,80年代仍有60万人被感染。1996年全国发病人数37168人。 (2)传播疟疾的蚊子种类及重要的习性 嗜人按蚊:分布于北纬34°以南,是典型的田塘型,雌蚊吸血 时间:日没后半小时开始一直持续到黎明,在子夜 达到高峰。 中华按蚊:广泛分布,典型的黄昏型吸血种类,日没 后1.5—2小时有一明显吸血高峰。栖息于室内。 微小按蚊:北纬32 °以南,滞留于室内,吸血高峰在子夜。 大劣按蚊:广西、云南. 2、登革热 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一九○五年才研究出是由蚊传染,一九○六年被认证是过滤性病毒,直至一九四四年才找到病毒,於一九五三年在菲律宾爆发。2001年在台湾、泰国等爆发。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警告说,登革热病例正在迅猛增加,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 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目前主要流行地为拉美、东南亚、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每年有2.4万人因登革热丧命,其中大部分人因出血性登革热死亡。 3、乙脑 (1)病症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