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蛋白非免疫应答性调控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物蛋白的非免疫应答性调控机制 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敦,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 引言 膳食抗原和管腔细菌的定植,是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 )慢性抗原刺激的主要来 源。实验条件下,口服给予可溶性蛋白抗原可诱导全身对外周抗原无应答(“口服耐受”) [综述见1]。临床上,诱导对食物抗原的无应答状态,对避免出现食物过敏反应十分关键; 而对共生菌的耐受性,可预防慢性肠道炎症[综述见2] 。本篇综述中,我们将阐述诱导产生 这种无应答状态的机制,以及这种机制破坏后如何诱导产生食物过敏。 肠道上皮屏障的维持 大部分感染性微生物是通过呼吸道或者胃肠道进入体内的。肠道内,肠上皮单细胞层形 成上皮屏障,特定适应性结构和物质 (表1)、以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这一屏障起到 保护作用[综述见3] 。肠上皮细胞的基本功能就是最终消化和吸收膳食营养素,这一功能由 密布于并覆盖其顶部表面的吸收微绒毛完成。在微绒毛尖端,一层膜锚定糖蛋白形成丝状刷 状缘糖萼,阻止微生物和大分子越过上皮屏障[4]。然而,肠上皮的某些部分存在一种称为 M细胞的特殊肠上皮细胞,这种细胞缺乏糖萼,可以吸收、转运微生物和可溶性抗原。 表1. 支持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特定结构和物质 紧密连接 封闭上皮顶端的蛋白环;由跨膜蛋白——闭锁素和壳牢素,与细胞质闭锁小带蛋 白联合形成[43] 分泌型IgA 粘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形式;以二聚体形式分泌,并结合一个J链。分泌型IgA 通常为中和状态,结合补体的能力很弱[44] 粘蛋白 为已分泌糖蛋白,在上皮尖端表面形成一层粘弹性凝胶[45] 三叶肽 三种小分子蛋白,由杯状细胞分泌,在上皮保护和修复中起作用[45] 防御素(cryptidins ) 由绒毛隐窝中的潘氏细胞分泌的抗微生物肽 丝状刷状缘糖萼 微绒毛尖端,由膜锚定糖蛋白组成的厚层(厚度400-500nm) 如图1所示,小肠的粘膜免疫系统,既包含派伊尔氏结(PP结)这样的淋巴组织结构, 也包含弥散分布在肠绒毛固有层(LP )的效应细胞群。GALT也可按功能分为感应 (PP结) 和效应 (LP )位点。微生物与M细胞结合①后,被转运到PP结,在这里由上皮下穹窿部的 抗原呈递细胞摄取(APCs ,特别是指树突细胞,DCs )②。最近的研究表明,DCs通过绒毛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延长其进程③,这为跨屏障转运提供了另一种机制[5]。分泌型IgA应答 起始于PP结内的B细胞滤泡④,在保护上皮免受微生物侵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IgA 分泌型浆细胞和记忆T效应细胞通过高内皮微静脉迁移到肠LP 中⑤,在这里,它们协调平衡, 对上皮屏障的任何缺损均可形成快速、有效的应答。 膳食蛋白和固有共生菌的抗原成分也可得以进入粘膜免疫系统,相比免疫应答,它们更 倾向于诱导全身无应答状态。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被摄取的,但无害抗原和病原体 之间的区别可能出现在抗原呈递层面。有证据表明,不存在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时,来自食 物或共生菌的可溶性抗原由未成熟DCs摄取(见后文讨论部分)。由粘膜源性DCs产生的特 殊类型的细胞因子,可能对分泌白细胞介素(IL )-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NF-β )⑥等抗 炎细胞因子的调节细胞的产生,十分重要。抗原传递DCs也从粘膜表面迁徙而来,并将抗原 转运至引流(肠系膜)淋巴结⑦,呈递给幼稚T细胞,并诱导全身无应答状态。 致病性微生物 可溶性食物抗原 可溶性抗原+佐剂 共生菌 ? 树突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图1. 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中抗原取样、以及耐受和免疫的诱导。HEV :高内皮微静脉;MLN :肠系膜淋巴 结。详细说明见正文。 先天免疫系统激活调节耐受和免疫 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