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新时期以来平民化诗潮
浅析新时期以来平民化诗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诗歌审美视角的下移:即新时期出现的诗歌平民化倾向。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当下,并出现了“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网络诗歌”等诗歌创作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对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平民化创作现象的阐释,分析文学市场的兴起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对于诗歌平民化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而揭示诗歌的平民化所带来的关于诗歌“道德伦理”的“重述”,以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理性之下保持自身艺术性的问题
关键词:平民化;“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网络诗歌”;诗歌伦理
作者简介:高旭婷(1993-),女,汉族,山西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2
平民化写作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态生活以及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并以平等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一种创作倾向,其特点是大众化和通俗化。作为与“贵族文学”相对立的一种文学,正如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中说道的:“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但这两样名词,也不可十分拘泥,我们说贵族的平民的,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不过说文学的精神的区别”。因此平民化的写作强调的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现实的文学精神,它对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关注也更直接和细微
1、诗歌平民化的探索
1.1“将半空悬浮的事物请回大地”
新时期的诗坛在相继经历了朦胧诗、后朦胧诗的热潮之后,随着文学市场化的兴起而进入了“文化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浪潮滚滚而来,造成了人文知识分子日益边缘化的处境,因而,90年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最初几年的“真空的状态”之后,迅速以“反思的姿态”走向了日常生活。这是“将半空悬浮的事物请回大地”的诗歌精神平民化的深刻表现
90年代诗歌平民化的表现之一便是诗人往往喜欢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上取材,从而折射出普通人的生活处境。如王小妮的“重新做一个诗人”二首《工作》《晴朗》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意象如“桌面”“白米”“蝴蝶”等营造了一个身处城市的诗人生活的平凡状态;蓝蓝的《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通过生活中“肮脏的街道”“平淡和争吵”“弯下的身躯”等画面的勾勒揭示了生活就是生活的平凡的真理;另一方面,90年代诗歌的平民化还表现在对普通人性的充分展示上,如王小妮的《和爸爸说话》,作为一首悼念诗,诗中没有撕心裂肺的哀号与哭喊,作者通过一种有力的诉说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悲痛以及坚强的信念;黄灿然的《黑暗中的少女》通过对一个在黑暗中整理垃圾的少女的描写,以一种带着敬意的审视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1.2“向下”的枝条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发生在文学场中的创作、生产、传播、评价、接受等环节的角逐也相继受到市场化逻辑的制约,并浸染上通俗文艺的色调,”这种通俗化集中地表现为诗歌视角的“向下”蔓延,即如诗人卢卫平所说“我的诗歌是向下的。这里的下,是乡下的下,是身份卑下的下,是高楼底下的下,是下里巴人的下,是九泉之下的下。”因此,新世纪的诗歌无疑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本源的回归
新世纪以来,卢卫平所写的一系列涉及“打工生活”的诗歌引起了诗坛的关注,这些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小人物在大城市中的生存体验和生活状况,如卢卫平自己所说“我的诗,自始至终关注着现实,体验着我所经历的一切,感受着当下各种可能的生存状态。”因此,他的诗歌所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生存状态和个体的真实体验。如《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如苹果一样“红的轻佻”的进城打工的女孩们,她们朴素、善良、干净而健康,作者对这些纯洁的少女以极高的赞赏,在诗歌的结尾,作者想着挑选几个让其在冬日里回家看看“大学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这种悲凉与无奈正是作者自身经历的描绘,也表现了作者对打工者们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2、诗歌平民化的时代氛围
2.1文学市场化时代的兴起
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市场转型带来了各方面的变化,文学领域也不例外。市场化的兴起,对文学的创作、生产、传播以及接受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出版社不再依附于政府,而是进入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经营;文学的创作也不再依附于政治,而进入了追寻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
市场机制对于文学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学场”首当其冲的表现在文学通俗化趋势的不可避免。90年代“文化转型期”诗人作为知识分子身份的边缘化则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因此,面对时代所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思想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