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跨文化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跨文化的视角试比较分析《夜宴》与《哈姆雷特》 最近,我把老电影翻出来看。看到《夜宴》时,恍然道:这不是莎剧《哈姆雷特》吗?因为之前没有看过,我完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虽然对于这样一部说烂了的老片子来说,我这样的说辞显得有些不真实。因而这样一部电影,来给“跨文化”作注脚,我想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首先这得从导演的创作出发点说起。 《天下无贼》之后,《夜宴》诞生。风格上沿袭了自李安《卧虎藏龙》以来,与张导《英雄》、陈导《十面埋伏》《无极》一致的大排场华丽丽古装宫殿风。这是冯氏电影的一个巨大转变,冯小刚说:“《天下无贼》试着稍微脱离一点过去的风格,当然还是藕断丝连,骨头连着筋的,但是确实有一些变化,也想看看观众是否接受这种变化。没想到反而成为了我的作品里面观众人次最多的一部影片。这就燃起了我的一个愿望,就是变化得更大一点。” “正好这时候中军、中磊就给我看了邱刚建写的本子,原来叫《宝剑太子》,实际上是做了一个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我觉得这想法倒行,但是他贴得太紧了,与《哈姆雷特》如影随形,我觉得那么拍意思不大,应该在有这样一个人物关系的情况下,重新结构一个故事。” “当媒体问我这是不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时,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它确实与复仇有关系,但正如后来我和盛和煜商量的那样——复仇太简单了,那只是哈姆雷特个人的生存与毁灭的选择,我们的故事应该是写每一个人的问题。冯小刚坦言自己并不欣赏《哈姆雷特》,他说:“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原著还是改编的黑白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因为它的西方哲学思想不太适合中国人理解,总觉得矫情。” 影片的叙事确实存在缺陷,广遭诟病,且与莎翁《哈姆雷特》的美学境界相去甚远(这点从冯小刚的陈述中就可看出,其实他也无意去演绎《哈姆雷特》)。但在我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分析中完全可以避开这些,因为根据导演的创作自述,我们完全可以把《夜宴》理解成冯小刚的一次对经典莎剧故事情节改编的尝试——如果与《哈姆雷特》有相似之处,仅限于故事情节,而与思想立意、美学价值等毫无关系。  在西方,真正的悲剧从古希腊开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特别震撼人心。俄狄浦斯在完全无知的状态下,犯下滔天罪行,杀父娶母。俄狄浦斯既没有特别去做好事,也没有故意做坏事,却有不可避免的悲惨的结果。这完全不是因为俄狄浦斯有什么不好的性格造成的,完全不是因为俄狄浦斯本人有什么缺点。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命运。古希腊悲剧表达出命运这种东西对人的操纵。每个人都在与命运(而不是与其他人)作战。 到了十六、十七世纪,理性主义流行于西方世界,命运不再是悲剧的中心。莎士比亚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时代的产儿”,他敏锐地把时代精神赋予自己的悲剧人物之中。取命运而代之的,是人的各种欲望,是嫉妒、贪婪、猜疑,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是这些酿成最终的悲剧,这样才使人反省理性的重要。《哈姆雷特》的伟大之处在于王子把看似简单的复仇行动,变为复杂的思考,其中的延宕、冲突值得后人用百年来品味,它宣扬的是理性之光、人性之美。 《夜宴》对莎剧的故事情节有所改编,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不只以王子一个人为重心,而是让其他人也更饱满),并且突出了“欲望”的主题。编剧公开宣称主题是“欲望”,冯小刚进一步阐释:“这是一部与欲望有关的电影:每一个人都是因为欲望才参与到这个事情里的。欲望不是指他一开始就要做这件事,而是说他是在不断地膨胀和变化,是被这个欲望驱动着,一步步地走向深渊的。”事实上,欲望也是当今现代人类的主题,人们大多急功近利。 两部作品时代不同,因而显然不能像某些学者批评的从历史价值上评判高下。 袁和平的动作、谭盾的音乐、叶锦添的服装,金牌三人组让文化从视觉上来说跨越大洋彼岸,成功过渡。然而我标题中所指的“跨文化”是从人物分析为切入点来言说的,下面我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人物关系 1. 《夜宴》中王后婉儿等于是双重乱伦,她不是太子无鸾的亲生母亲,而是他青梅竹马的恋人。嫁给丈夫的弟弟,又与“儿子”相爱。 在莎剧中,哈姆雷特的母亲嫁给了自己的叔叔,这是有违伦常、天理难容的,因而激发起了王子的复仇欲望。然而在古代中国,新王娶旧后,父亲娶了儿子的恋人,似乎是不容置喙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和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人们也并不认为这有多么天理难容,最多认为这是个悲剧。 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统治社会,太子无鸾没有哈姆雷特那样重整乾坤、恢复纲理伦常的大志,更多的是恋人被夺走的愤恨,就连父王被害、王权被夺这样的仇恨也被弱化了。 故人伦关系在两部作品中有着全然不同的体现,中西方的人伦观或许可以成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 2. 在《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为新王献计,企图谋害哈姆雷特。而在《夜宴》中,殷太常则是一个中庸、隐忍、老奸巨滑的角色。他既不愿与新王为伍、也不想帮助无鸾,恪守着一个老臣的中庸之道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