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孙悟空和猪八戒身上看崇高与滑稽之美_0
从孙悟空和猪八戒身上看崇高与滑稽之美
俳谐,是 中国 古典文学的传统特色之一。由于古人提倡“诗庄”的缘故,在唐代以后俳谐主要是体现在戏曲小说中。金末元初的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这位诗人颇有点轻视戏曲小说,但这二句诗也从反面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较之诗歌具有更多的俳谐色彩。俳谐,意思与滑稽相近,《史记索隐》引隋代姚察说:“滑稽,犹俳谐也。”明代王骥德《曲律》说:“俳谐之曲,东方滑稽之流也。”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俳谐滑稽色彩,至《西游记》 发展 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表现在:前代的文学,只出现一些俳谐手法、俳谐情节,没有出现俳谐典型。元末明初的《水浒》《三国演义》虽然有些典型形象也带有俳谐色彩(如李逵、鲁智深、张飞),但是,俳谐不是那些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征,而是次要的因素。迨《西游记》出,中国文学史上才真正出现家喻户晓的俳谐或滑稽典型。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丑,这是滑稽的基础、本质。”(《论崇高与滑稽,)但是,中国古代文论所说的俳谐或滑稽,含义并不完全如此。《文心雕龙·谐隐》在解释“谐”时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又说:“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悦笑”,指出了俳谐滑稽特点之一是具有逗人笑乐的喜剧性效果;而“意归义正”,则又指出了俳谐滑稽的特点之二是寄托了庄严、正大的意义。这种寓庄于谐的滑稽,显然不是以丑为基础,而是以美为基础。我国 现代 一些美学家,将以丑为基础的滑稽称之为否定性滑稽,而将以美为基础的滑稽称之为肯定性滑稽,我们是赞成的。
肯定性滑稽则是采用了美的 内容 、丑的外观。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的丑陋与美好的心灵矛盾着。又如我国京剧《徐九京升官记》中的徐九京,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都属于这一类。他们都是在滑稽可笑的外表下透露出人格中肯定的因素。生活中的滑稽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用否定、肯定性来概括是囊括不了的。在很多情况下,否定性、肯定性,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于是在滑稽中也可能渗透着崇高,在喜剧中也会结合着悲剧的因素。这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复杂、充满着矛盾的。滑稽作为美的一个范畴,毕竟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这就是滑稽是指生活中这样一类事物,由于其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尖锐矛盾和不谐调,其存在形态和运动方式,出现了某种背离、乖谬、倒错等等的反常现象。
滑稽是人类 社会 所特有的现象。 自然 界本身无所谓滑稽的,自然界中的动物也只有在它们动作、姿态等方面类似人类时才给人以滑稽感。无论是螳臂挡车,还是鸭子、企鹅摇摇摆摆的走路的姿态,孙悟空的猴象,猪八戒的好色、贪吃、嗜睡等,他们之所以显得可笑,因为能让人联想到人的某些行为举止。正如车尔尼所指出的那样,“在无机界和植物中,滑稽是没有存在余地的。严格说来动物也甚少是滑稽的。滑稽真正领域在人、在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丑角往往力图扮演正剧的角色,以掩盖自己真正的本质,结果反而欲盖弥彰,自相矛盾,滑稽可笑。“四人帮”覆灭前的种种浊劣表演,就是一出生动的滑稽剧。反革命却偏偏要装成革命的样子,被 历史 唾弃的小丑却偏偏要打扮成 时代 的英雄,甚至被押上审判台还要摆出昔日的威风,其结果弄得被人嘲笑的可耻下场。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滑稽典型。上述两种滑稽,在他身上均有所体现。吴承恩在塑造这个形象时,继承了前代俳谐文学“嗤戏形貌”(《文心雕龙·谐隐》)的传统,但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那就是将人的特点、神魔的特点和猪的特点巧妙地结合。作品经常以嘲弄的笔墨描写八戒那像猪的丑陋的形貌。这种滑稽,可算是一种否定性的滑稽。但是,猪八戒还有另一种寓庄于谐的滑稽,即肯定性的滑稽。《西游记》继承了元杂剧和元末明初南戏的插科打诨的传统,它经常通过猪八戒的科诨进行社会讽刺。在这方面,《西游记》也有新的发展。元杂剧和南戏中的科诨,是穿插的,有时和剧中人物性格并不完全一致。猪八戒的科诨,则与他的性格水乳交融。如第93回在布金禅寺,沙僧暗劝八戒吃饭“斯文”些。八戒就急得直叫:“斯文!斯文!肚里空空!”这既是对明代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八股土子的讽刺,又紧扣了猪八戒贪吃、食量大的特点。
《西游记》通过猪八戒的科诨表现的寓庄于谐,这是比较明显的,有的《西游记》 研究 论文已经涉及。在猪八戒身上还有另一种比较含蓄的寓庄子谐,《西游记》的研究者们尚未注意,这里着重说一说。
《西游记》不仅以滑稽的笔墨描写了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色、自私等丑陋性格,而且以俳谐的语言揭示了他这些性格缺点产生的社会根源。猪八戒作为人,他有种种人的正常生活欲望(吃饭、穿衣、睡觉、娶妻),但是他被迫当了和尚,佛教的清规戒律,下层和尚受奴役的地位,使他的正常的生活欲望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