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世纪宋诗研究的对话_0.doc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20世纪宋诗研究的对话_0

关于20世纪宋诗研究的对话 陶文鹏(《文学遗产》编辑部) 在我国诗歌 发展 史上,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又一高峰,虽不能说完全可以与唐诗相媲美,但也以其鲜明的 时代 特色和独特的 艺术 风范,开辟了诗歌创作的新天地,其总体成就超过了元、明、清三代。而本世纪以来,宋诗 研究 虽然也有不少收获,但从整体上看,远没有唐诗研究那样声势旺盛,成果丰硕。与宋词研究相比,无论是研究队伍还是实际成就也多有不如。这里面一定有不少值得反思、 总结 的东西,今天有幸邀请到两位这方面的专家,一起来谈谈。我们是不是先回顾一下20世纪宋诗研究的大致情况。   一、宋诗研究:总结回顾   莫励锋(南京大学中文系) 20世纪初的宋诗研究主要是由诗坛风气而派生出来的。清末民初的“同光体”诗人大多浸染宋诗,而且主要是 学习 黄庭坚、王安石等人的典型“宋调”。陈三立自称“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其诗的兀傲勃郁之气近于黄庭坚、沈曾植是学贯古今的大学者,他那奇奥僻涩的诗风颇像宋诗中“以才学为诗”的一路。郑孝胥后来虽身败名裂,但出仕伪满前诗名甚著,诗风也近于陈散原。由于这些诗人在当时诗坛上名声很大,比樊增祥、易顺鼎等学中晚唐者更有 影响 ,所以他们所推崇的宋诗也就很受重视。《围城》中的董斜川说,“唐以后的大诗人是陵原山谷”,即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李昌谷、黄山谷、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和陈散原,这份“大诗人”名单中唐代只有三位,宋代倒有五位,这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的话,但确能代表民初诗坛的风气。正是在这种风气中,陈衍才能在 理论 上为宋诗张目,他不但编选了《宋诗精华录》,而且提出了“诗有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之说,认为以“元祐”为代表的宋诗可与盛中唐诗媲美。   程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沈曾植认为,“三元”都有外国探险家开拓殖民地、发现新大陆那样的贡献,这是对宋诗 历史 地位的极高评价。   陶文鹏 上面所说的情形还不限于“同光体”诗人。例如黄节身为南社社员,但论诗推崇黄山谷和陈后山。一部《蒹葭楼诗》,受陈后山影响极多。黄节在大学主讲诗学多年,这种风气肯定会影响学术风气。   程杰 “同光体”是入清以来学宋之风的发展,属于古代文学的范畴。20世纪初期的宋诗整理也是承清代宋集编刻之势而来。李之鼎自1914年开始整理宋人别集,历时10年,完成《宋人集》甲、乙、丙、丁四编,主要编刊中小诗人的别集,达60多种,多为善本,每种还附有有关诗人的资料。《宋人集》与《全宋诗》,可以称作是20世纪宋诗的两大 文献 工程。一在世纪头,一在世纪尾。   陶文鹏 20世纪的宋诗研究从纵向上看也正是一个两头热、中间冷的过程。   莫砺锋 五四前后的白话诗也与宋诗颇有渊源。胡适说“最近几十年来,大家都爱谈论宋诗,爱学宋诗”,甚至还说“这个时代之中,大多数的诗人都属于宋诗运动”。他说的“宋诗运动”并非指“同光体”,而是指与“同光体”水火不相容的白话诗人。因为在胡适看来,“作诗更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正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程杰 当时这样诠释传统是为文学改革服务,从谣谚、乐府民歌、词曲以及宋诗中寻求文学进化和革新的 规律 ,为文学革命张目。   陶文鹏 关于宋诗与白话诗的关系,葛兆光写过一篇《从宋诗到白话诗》,说得很清楚。   程杰 葛兆光先生在两者间的比较贯通很有见识。大约同时苏州大学马亚中先生也有文章涉及这一点,好像出发点不同。   莫砺锋 这种思潮对学术研究也有所影响,胡适的文学史著作对宋诗评价就较高。   陶文鹏 后来朱自清写《宋五家诗钞》与此也不无关系。   莫砺锋 由写诗而派生的宋诗研究,往往只注意到几位大家。陈衍《宋诗精华录》虽然入选达130人,但大多只有一二首作品,其中选诗10首以上的只有14人,而《石遗室诗话》中论到的宋代诗人也不多。这种情况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大量的宋代诗人还没有进入研究的视野。   程杰 就认真的研究来说,确实如此。但有一个现象也须指出来的是,我们建国后的文学史,可能是受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念的影响,有关宋诗的部分偏轻,涉及的诗人特少,包括我们系主持、最近出版的两卷本《宋代文学史》。倒是二三十年代的一些诗史著作,论到宋诗时还能客观地提到一些中小诗人,如1925年出版的李维《诗史》,就提到夏竦、宋祁、郭祥正、袁世弼、参寥、惠洪,宋末的方凤、方岳等。当然只是简单介绍,开个名单,材料似乎也只是从《苕溪渔隐丛话》来的。30年代有两部关于宋诗的专著,常被人们提起,一是胡云翼的《宋诗研究》,一是梁昆的《宋诗派别论》。前者有一些章节谈宋诗特征、唐宋诗风格异同,虽只是大略说说,但有些启发性。后者专门以派别立论。虽然有泛流派的倾向,流派的标准也不一致,有些名目、提法明显失当。但从流派人手,应该说抓住了宋代诗史的一个纲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