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单选15*2 论述1*15 简答2*10 材料2共35
一、 小说
1. 新文化运动
(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需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勿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 文研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宗旨:“为人生而艺术”或现实主义。
(4) 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
2. 鲁迅
(1)小说集3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1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1部:《野草》
杂文集15部:《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夜记》、《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2)《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是郁达夫的《沉沦》)
(3)《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
(3)《伤逝》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
A背景:
在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伤逝》(作于1925年10月21日,后收入小说集《彷徨》)是惟一的一篇直接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要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相互认识后,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勇敢地反抗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见,毅然地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同居在一起。最后却因涓生得到的一张辞退信而断了生路,他们也与狂人、吕纬甫和魏连殳一样,在强大的社会势力面前,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因此,鲁迅创作《伤逝》的目的,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同类题材小说,不是为了表现青年人为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而对封建婚姻观的反抗,也不是为了歌颂当时风行一时的个性解放思想,而是为了指出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讨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五四反叛青年在冲出家庭的牢笼后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
B 对鲁迅说的“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看法: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解释:爱是一中精神状态,让精神有所依附,必须有物质的存在,人活着就是让物质基础存在着,所以爱才有所依附。(“附丽”,依附的“附”,美丽的“丽”)——人连生存都不具备,谈何“爱”?谈何其他追求与梦想?命都没有,谈何爱?!鲁迅先生在《伤逝》中用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指出“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4)《示众》
3.问题小说
(1)冰心----冰心体:母爱、童真、自然体。
(2)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写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4.自叙性抒情小说
郁达夫《沉沦》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5.东北作家群(东北在日本侵略的苦难中,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对收复故土的期望)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6.巴金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寒夜》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A、内容梗概: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B、人物形象:
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