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走近作者 丁肇中,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出生。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47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词语积累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文体知识 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的、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主题解说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 liào rú zhào cuò 裔 熹 彷 袖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提出的这一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________。 ②董存瑞、雷锋、张海迪……英雄、楷模人物以其信仰、人格与壮举,将真善美________得淋漓尽致,为中学生的心灵送来了明丽的阳光,成为其崇拜的一类偶像。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___,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_______自己。 A.解答 演绎 探索 探寻 B.破解 演示 探究 探询 C.解答 演示 探求 探问 D.破解 演绎 探察 探讨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却决心要走下去,走到那光辉的终点。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解析】A项关联词运用不当,应将“却”改为“都”。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是”后面加“能否”。C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保护”后面加“意识”。 D 5.(2016,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A 【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面,故排除选项B、C。⑥与⑦的排序根据①可知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这样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 有关“格物致知”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程颐,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培根,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 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中的《 》篇。宋代朱熹抽取《 》中的《 》《中庸》两篇,和《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丁肇中 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学 礼记 大学 礼记 大学 论语 (一) 阅读课文3—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7.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 ) 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8.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 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A 9.这三段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 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这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某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表态发言.docx VIP
- 体格检查【呼吸内科】--PPT课件.ppt VIP
- 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活动课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的演进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VIP
- 2024高考英语天津卷历年作文范文衡水体临摹字帖(描红无参考线).pdf VIP
- 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52152023年.docx
- Tableau数据可视化基础.pptx VIP
- 2025年职业技能邮件快件安检员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docx VIP
-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技术考核试卷.docx VIP
- 呼吸科病史采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