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解题指导:热点聚焦.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历史解题指导课件:热点聚焦分析

思考:推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日关系前景的看法。 答案: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认识:合则两利,伤则两败,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给双方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日本对侵略行径不反省、对战后秩序不尊重、对地区稳定不负责的错误扭曲心态,频频制造事端,无益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要防止右翼势力把日本引向邪路。 (2)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①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日本战争反省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 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1.概念解释分析 ①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何应钦曾列举国民革命军参加过22次对日正面战场会战,但实际上抗战时期的大型战役并不止何应钦说到的这22场,而由彭德怀组织的八路军“百团大战”亦达到了会战级别。 此外,缅北和滇西战役也不属于何应钦计入的22次会战,它是太平洋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为英美装备,由美国人史迪威组织在印度兰姆伽进行训练,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也参加过滇缅地区的作战。 ②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①抗战路线不同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 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后者在日本占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以阵地的防御战为主;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两个战场的主要联系 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过程中两个不同战场状况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①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一系列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是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结果丧师失地。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受日本诱降政策影响,国民政府政治态度两面性,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虽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失败,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地位日益降低 。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①抗战初期,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集中扫荡根据地,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克服了根据地艰难困苦的局面,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在国内外有利条件下,展开大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爆发背景:两次侵华,日本都是强国,都是为了征服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近代天皇制度已经建立,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处心积虑想征服中国乘镇压东党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3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乘国共两党内战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 侵华手段:(1)日本在两次发动侵华战争中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方式。甲午战争中,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蓄谋发动战争。30年代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等。(2)日本在两次侵华战争中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30年代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影响两次战争胜败的因素: (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朝腐败,消极避战,求和妥协;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阻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中,中共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战略战术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