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原文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理解记忆】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韩愈是个苦孩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韩会及嫂子抚养。10岁时,哥哥又病逝,只剩下小韩愈与嫂子郑氏相依为命。公元786年(贞元2年),19岁的韩愈赴京考举,落榜,再考,再落榜,屡试不第。发了狠的韩愈屡败屡战,25岁时,如愿以偿,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唐朝规定,考中进士后,必须经吏部(人事组织部)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兴致勃勃,考了3次,帽子戏法般失败。
有大学文凭,但公务员考试通不过,没官做的韩愈到了洛阳。
33岁时,在洛阳终于入仕,官为四门博士,3年后,升任监察御史(大概检查院院长),调到了中央,但踌躇满志的他又很快遭贬。被贬至连州阳山(广东阳山)任县令。
这次被贬的原因,没有定论,大概是以下几种之一:
一是强谏宫市,宫市是指宦官以宫廷需要为名,到市场横行抢夺,基本不给钱,民怨极大。
二是强谏抗旱,当时有几个县旱情严重,为政者可能不重视。
三是受到当时奸臣李实的排挤。
四受到“永贞革新”主将王叔文、王伾(pi2)的嫉恨。
尤其第四种可能,备受关注。
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基本上是支持,和刘禹锡、柳宗元是朋友,来往较多,谈话间可能对这次有点冒进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刘柳2人也可能无意间向“二王”提及了韩愈的态度,总之,“二王”排挤了他。
5年后,被召回。任职“权知国子博士”。“权知”是代理的意思,不是真的,“国子博士”也是一个学官,没多大权利,但总算回到了京城。
后来,受到宰相裴度的赏识,任命考功郎中兼知制诰,“考功郎中”这个官,就是考察评定4品以下官员的功过是非,“知制诰”,大概就是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
这2个官职,在唐朝算是高职,接近权力中心。
韩愈命中注定多灾多难,下面的这件事,使他再次跌入低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迎佛骨”。
唐王朝建立以来,虽然道教受宠,但儒、佛并存,三足鼎立。
晚年的宪宗李纯,迷信佛喜欢道,就是对儒不感冒。
而韩愈是儒家的忠实弟子,对佛、道嗤之以鼻。
公元820年(元和14年),在凤翔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里,藏有佛指骨(舍利),属于佛教圣物,此塔30年一开,供人瞻仰,据说塔开则国泰民安,这1年正好30年。
皇帝李纯有了想法,聪聪欲动,准备开塔。
计划如下,先将佛骨迎至宫中,供养3日,然后逐寺接力。
活动开始了,京城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百姓立于街道2旁,手举小旗,念念有词:欢迎欢迎。
目睹此景,令儒家弟子韩愈义愤填膺,舍命上书抗争,例举佛教种种弊端,要求“火其书,庐其居”,在韩愈眼里,这个佛教就是万恶之源。
皇帝头上敢动土,李纯震怒了,重罪韩愈,幸有朋友裴度、崔群及时上奏劝说,保住了一条命。
其实李纯在中唐的皇帝中算是清明的,恕气稍泄后,贬韩愈为潮州刺史(省委书记),韩愈二话没说,打起背包,走人。
但家属必须随行,韩愈当时12岁的女儿重病在身,无奈途中病亡,令韩愈肝肠寸断。
这个故事写起来容易,当事人韩愈的心情我们能懂几分?
到潮州后,韩愈励精图治,善政颇多,据说现在的潮州人说起韩愈,还啧啧称赞。
在潮州8个月后,被召回,此时宪宗已逝,继位的是穆宗,重用韩愈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韩愈开始峰回路转,接下来的一件事,又锦上添花。
成德镇(河北正定)的王廷凑胆大妄为,竞杀了节度使田弘正,并自任节度使,朝廷讨伐,出师不利,国防部副部长韩愈重任在肩,出使劝降。
韩愈独入虎穴,义正严辞,最终说服王廷凑罢兵,危机解除,韩愈首功一件。
以后的韩愈越走越顺,慢慢地过上了舒服的日子。
经过了如此多的磨难,韩愈好像看清了什么,斗志有减,闲情逸致起来,但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还在,公元816年,49岁的他抓住了早春的景色,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3、字词解释: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曾任水部官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