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王歷屆試題(104普考)104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PDFVIP

公職王歷屆試題(104普考)104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職王歷屆試題(104普考)104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普考) 104 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類科:文化行政 科目:本國文學概要 一、詩與樂的關係本來密切,但歷經時間的推移,詩與樂往往分家。請就古典文學舉二個例子, 說明詩、樂由合而分的狀況。 擬答: 文學的產生,本於人心一種自然的感發,故文學實源自於人類的生存活動。中國文學的發展 初期,文學表現的重要型態為詩、舞、樂的三者合一,先秦的韻文雙璧「詩經」與「楚辭」即為 最佳例證。然而,隨著文學發展的腳步,詩與樂卻逐漸分離,以下將以「樂府詩」與「詞」二個 文類加以說明詩與樂由合而分的狀況。 「樂府」原為官方機構的名稱,漢武帝時擴大編制,或採民間歌謠入樂,或以文人詩作入 樂,故其後「樂府」一詞,除機關名稱外,一變為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成為民歌的代稱,泛指 民間歌謠而言。「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樂府詩,最適宜反映歷史、政治、社會廣闊的現實面 貌,而此一特點,被後代文人運用得極為澈底,中唐詩人白居易所提倡的「新樂府運動」可說是 最佳代表。新樂府詩已不合樂,其詩歌的社會意義高於音樂性,最重要的特點為針砭時事,展現 詩歌的諷諭功能。 詞為一種萌芽於民間的藝術形式,一開始本僅是音樂的附庸,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提供歌者演 唱而已。唐、宋二代商業發展極盛,直接影響了市民階層的經濟成長與都市的繁榮,故對於音 樂、歌舞、曲藝之類的發展,有絕對的促進作用。至有宋一代,詞的發展攀上顛峰,而蘇軾更是 讓此一文類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詞本為合樂而產生,必須協律可唱;至蘇軾以文學的生命重於音 樂的生命,主張為文學而作詞,非為音樂歌唱而作詞,故不喜剪裁以遷就聲律,其詞作往往不協 音律,於是蘇軾讓詞的發展與音樂作了初步的分離。 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史上,詩與樂的關係本來極為密切,但經歷了時間的推移,詩與樂的 關係漸行漸遠,語言文字的意義往往高於音樂意義,「樂府詩」與「詞」正是最佳印證。 二、《文心雕龍‧時序篇》云:「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幽厲昏而〈板〉、〈蕩〉怒,平王 微而〈黍離〉哀」,說明了文學與政治環境的關係非常密切,試就古典文學傳統再予舉例論 述之。 擬答: 南朝梁劉勰的著作《文心雕龍‧時序》中說:「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幽厲昏而 〈板〉、〈蕩〉怒,平王微而〈黍離〉哀。」誠然,什麼樣的時代風氣、社會狀況,就會產生出 什麼樣風格與特色的文學作品,《文心雕龍》的這段話正說明了文學與政治環境的密切關係,現 茲以魏代的「正始文學」為例論述之。 「正始」為魏少帝曹芳的年號,其時,權臣司馬氏家族專擅,大肆誅殺異己,魏已名存實 亡。文人士子身處其間,進退失據、動輒得咎,不免灰心世事,走上明哲保身之途。當時講人倫 禮教的儒家思想,已失去了維繫人心的力量,消極避世的老莊思想大盛,於是形成一股佯狂與清 談的風氣。此股「玄風」影響所及,讓文學作品帶有濃厚的哲學韻味,突顯了個人的情志與性 格。 「正始」時期的代表文學家為竹林七賢,皆放曠不羈,反對傳統禮教的束縛,七賢們任性乖 張的行為下,掩藏的是身處亂世中無法解脫的苦悶與無奈,其中的阮籍、嵇康尤為特出。 阮籍詩作中透露著濃厚的消極避世情緒,代表詩作為「詠懷詩」八十餘篇,內容不外譏刺時 政、感嘆人生,或是遁世、遊仙。「詠懷詩」大量運用比興手法,形成了含蓄蘊藉的詩風,以 「遙深」的詩作,來寄託深遠的苦悶哀傷與無法排遣的孤獨了。嵇康性情剛烈孤高、倨傲狂放, 不與現實妥協,具強烈的反抗精神。其詩作以四言為佳,〈幽憤詩〉為其代表。嵇康以道家精神 批判現實,詩中流露了不妥協的強烈反抗精神,後世評論者常以「清峻」、「峻烈」一類的詞語 形容其詩風格,可說是至為貼切的評論。 文學是一個有機體,因時變遷、隨勢進化,故一時代必有一時代之文學。例如周幽王、周厲 王昏庸無能,所以《詩經》中〈板〉與〈蕩〉二篇詩作便表達了臣民憤怒的心情;又如周平王東 共 2 頁 第 1 頁 全國最大公教職網站 .tw 公職王歷屆試題 (104普考) 遷後宗室衰微,便有了〈黍離〉一詩,表現了周朝大夫的哀怨之情。由此可見,文學實深受時代 與環境之影響。 三、文學雜誌在臺灣新文學運動中經常發揮引領風騷、推波助瀾的重要功能。試舉一份曾影響當 代文學發展的雜誌,說明其主張與貢獻。 擬答: 臺灣新文學的發展以諸多報刊、雜誌作為傳遞媒介,日據時期許多重要文學作品,幾乎普遍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