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一下学期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013.6.20 注1: 代表原资料上未收录,补考点内容,自己整理而出(部分考点略有改动)。 * 代表是相关的概念,自己搜集。 【】里的个人认为不够概括简练,可酌情记忆。 【附】里添加的是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但是不在老师给的条目里的知识点。 本次资料为大一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资料,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序。 注2:考试五种题型: ㈠ 填空(文学常识:作品、作家、流派等),15分 ㈡ 名词解释(三到四个)(时间、内涵(指什么)、和谁有关、意义和影响) ㈢ 简答题,30分 ㈣ 论述题,20分 ㈤ 赏析题(语言、章法、声律、修辞),25分 魏晋南北朝部分: 名词解释: 1. 玄言诗(P10、53):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洵。(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玄释合流是其重要特点。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冲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2. 建安风骨(P16):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那种以准确、朴素、明朗的言辞,直抒对现实激情,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原资料上之句)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钟嵘《诗品》称:“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3. 建安七子(P28):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作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幹、阮瑀、应瑒、刘祯(五言抒情诗成就突出)。因他们同居于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建安七子”的称呼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4. 竹林七贤(P35):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常聚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诗人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阮籍、嵇康的人品最高,文学成就也最高,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最大。 5. “潘陆”(P42):西晋太康诗人潘岳和陆机的并称。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南齐书·文学伟论》:“潘陆齐名。” 6. 吴歌(P75):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录的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7. 西曲(P75):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西洲曲》 :南朝民歌中一首最长的五言抒情诗,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四句一解,用顶针句式勾连全篇。诗歌描写了一位少女在四季景物的迁移中,对远方情人的苦苦思念,几乎集中了南朝民歌的所有的艺术特点,代表了南朝民歌最高的艺术成就。 8. 永明体(P100):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是永明声律说。【当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代表作家有萧衍、沈约、谢脁、范云、王融、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9. 山水诗(P86):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