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饰设计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饰设计要点

外饰设计流程 1.1前、后保险杠 1.1.1吸能型保险杠 1.1.2低能量吸收型保险杠 1.1.3钢制保险杠 1.1.4前保险杠设计建模具体步骤 1.1.5后保险杠设计建模具体步骤 1.2散热器面罩 1.2.1散热器面罩的功能 1.2.2散热器面罩的材料及成型工艺 1.2.3散热器面罩的安装形式 1.2.4散热器面罩设计建模的具体步骤 1.3防擦条 1.3.1防擦条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1.3.2防擦条的安装形式 1.3.3防擦条设计建模的具体步骤 1.4标记类 1.4.1标记类装饰件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1.4.2标记类装饰件安装形式 5阻风板、扰流板及导流板 6风窗玻璃 7常用塑料介绍 1.8各总成所需设计时间列表 外饰件,是指车身外部可见的装于车身本体的功能件,这些件除满足本身功能外,还要求它们起装饰作用,而这些件对车身外形影响又比较大,如前、后保险杠,散热器面罩,防檫条,标记类,阻风板,扰流板,导流板等。 前、后保险杠 一般前后保险杠的结构大体雷同。保险杠的功能如下: ① 保护功能,在汽车发生纵向碰撞时,保险杠应能吸收部分能量,以保护车身。各国都有严格的法规,一般要求可吸收相当于8km/h速度下的冲击能量。冲击后,对车身及车身功能件的保护和保险杠的永久变形量也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有的法规放宽到4km/h,并取消了对保险杠变形量的规定。一般视法规要求并根据造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保险杠的形式和结构。 ② 装置功能,在保险杠上,有的装置着灯具、牌照架及牌照等件,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装置条件。 ③ 美化功能 ④ 提高空气动力特性,保险杠正面迎风面积较大,对空气动力特性影响也大。前保险杠形状的最佳化设计对减少正面迎风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效果明显。侧视图方向上,矩形断面保险杠的阻力最大,凸形断面的保险杠阻力较小。俯视图形状上,应消除棱角与修饰端头形状,这样可以减少气流剥离和涡流的产生。另外,保险杠的前端向前延伸可以减少阻力和升力。在前保险杠下部设置阻风板或做出阻风板一类的形状,也对改善空气动力特性有作用。 吸能型保险杠 这类保险杠能满足8km/h速度冲撞的法规要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能量吸收体。一般由面罩、能量吸收体、骨架及连接件组成。 筒式结构能量吸收式 图8-7-1为采用筒状能量吸收装置的保险杠系统,在这种能量吸收装置基础上又开发了多种保险杠,最由代表性的如图8-7-2所示。利用机械油等液体和在高压下像硅酮橡胶那样的显示液体性质的材料,通过偏移时产生粘性阻力吸收冲击能,比其他形式的保险杠吸能率高。其特点是保险杠突出车身外的量小、耐温性好。保险杠材料多用聚氨酯(PU)和聚丙烯(PP)等树脂。 发泡树脂能量吸收式 图8-7-2 这种形式比上述形式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并具有可吸收上下、左右偏置输入力的能力。能量吸收发泡树脂采用聚氨酯(PU)和聚丙烯(PP)等发泡树脂,在受冲击时可吸收大的变形及变形过程中的能量。保险杠外边在受冲击变形后要恢复原状,所以应采用聚氨酯(PU)和聚乙烯(PE)发泡树脂等复原性好的材料(图8-7-3)。 蜂窝状结构树脂能量吸收式 结构与前一种相同,但采用的不是发泡树脂,而是成型蜂窝状聚氨酯(PU)等树脂结构体(图8-7-4)。由于是靠蜂窝部分的压缩来吸收能量,所以比发泡树脂吸能效率高,但在设计时应注意它有模具费用高和模具 有的蜂窝状吸能体不是聚氨酯(PU),而是改性聚丙烯(改性PP),其功能和常用材料列于表1中。 (1)面罩(保险杠本体)与横梁(蜂窝状吸能器)的连接如图8-7-5所示,A剖面为保险杠上端面罩与横梁搭接配合方式;沿接触处,其间均匀布置B剖面所示的卡接结构;面罩与横梁的下端同样布置C剖面所示的卡接或螺钉连接结构;中部主体连接如D剖面所示,有焊接,螺钉连接型式,但在某一具体的结构设计中,应注意方案的整体一致性及布置的合理性。 表1 保险杠功用及常用材料 零件名称 功能及说明 常用材料 保险杠支架 连接保险杠总成与车体纵梁 08AL t2.0 保险杠骨架 安全防护主要承力件,一般灯口区域和端部设计有加强结构 08AL t1.2-2.0 SMC t3.0 保险杠面罩 装饰、造型效果,空气动力性 改性PP t3.6 保险杠侧导向架 保险杠后部两侧可靠定位连接,保证与翼子板间隙,防止保险杠后侧面变形 改性PP t2.0 保险杠横梁 缓冲吸能,连接面罩与骨架 改性PP t2.0 进风口格栅 通风,装饰、造型效果 改性PP t2.0 装饰条 也叫防擦条、设计成独立装配件,擦碰伤后可单独替换 PP t3.6 扰流板 结构变化对空气动力性影响较大,一般设计独立安装结构 改性PP t3.6 号牌架 号牌板安装用 改性PP t2.0 (2)横梁与骨架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