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古代文学史 历史散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 古代文学史 历史散文

铜器铭文 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广泛记述商周社会生活。 《尚书》的文体有六种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 “谟”是记君臣谋略的对话;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 “诰”是勉励的文告; “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 “命”是君主的命令。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 史书的体例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本末体 (一)《左传》的成书 1、左丘明所作(司马迁、班固主张) “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 ——鲜明的儒家思想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桓公十六年) “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长于叙事——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叙事手法的多样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 2、《左传》工于记言,主要是行人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盟于召陵》中烛之武、屈完应对秦君、齐桓的外交辞令之精彩有力,堪称名篇。这些辞令涉及到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国际关系,表现出这些谋士或行人丰富的地缘政治学知识和高超的应变能力。 三、《国语》 1、《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2、《国语》的作者说法不一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语》十三篇,左丘明撰”(《汉书· 艺文志》) 《国语》内容 《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3、《国语》的文学特色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如《晋语三》写惠公、《晋语四》专写晋文公、《晋语七》专记悼公事,《吴语》主要写夫差、《越语上》主要写勾践等等。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但它尚未把一个人的事迹有机结合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仅仅是材料的汇集,是一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的组合,而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 四、《战国策》 《战国策》体例与《国语》相同,按战国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次序,编为三十三卷。记载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间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 政治观: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4、《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① 出色的人物塑造。 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课后预习 预习《左传》“秦晋崤之战” 预习《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和“冯谖客孟尝君” A、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是依托之作。 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 B、《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C、《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②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A、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大量运用对偶排比、长于铺张渲染。 大王之国,西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