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PAGE 1
PAGE 32
Mar. 2010, Volume 4, No.2 (Serial No.27)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ISSN 1934-7391, USA
19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
【作者简介】庄毅(1933-),男,研究员;现任:中国药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专业顾问等;原任: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菌与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菌物药,真菌药物;E-mail: njzhuangyi_2008@163.com.
庄 毅
摘 要:真菌药用“固体发酵”工艺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也是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类生物制药技术,如中药真菌药物“神曲”的制作,沿用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这类产品与中医药关系密切、用途广泛。此项工艺长期来经过从“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固体发酵”等发展阶段至今已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道路宽广、前景良好。本文介绍它的发展简历,各阶段的代表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特点,尤以现代的“普通发酵”、“双向发酵”为重点,列举其研发思路、重要研究发现等,并以“槐耳菌质”、“槐芪菌质”、“灵雷菌质”为代表作系统简介,建议作为业内当前应重点注意的研发方向。同时理论上提示,系列内还可能存在的“多菌发酵”、“特因发酵”等创新空间,犹待继续研究发展。期望各种“菌质”能在中医药领域显示独特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固体发酵;真菌药物;制曲工艺;固体培养;普通发酵;双向发酵
1. 概 述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中医药是光辉历史的一部分,它是一座宝库,其中“真菌类中药”是一个璀璨的明珠。
中药有它的传统特色。一、药材多属天然产品,至今中药材各类资源总数已达12807种[1],通常据其自然属性分类,植物药约11146种、动物药约1581种、矿物药约80种,历史上将“真菌类中药”归属于植物药内。二、对中药药性则讲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中医师按患者体征、病情及药性等辨证施治开出不同配伍的处方,常被加工成汤剂应用,更有据名医经典处方制成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供临床医疗需要。
2. 真菌与中医药的关系
由于真菌受主观上的微观性、多型性等影响[2],客观上曾长期受制于生命科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中医药史上被有关本草收载并被长期实践沿用至今,属传统的“真菌类中药”种类不多,约有50种(不包括现代被认为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尚未研发成功并未被正式批准药用的品种和那些营养丰富、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用菌如菇类等)。它们与中医药的关系可概括为三点:
2.1 历史悠久
真菌药用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据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述已有茯苓、灵芝、雷丸、僵蚕、猪苓等品种,是最早的本草记载。
2.2 关系密切
据统计报导,在中药处方中药用真菌茯苓是应用最多的一味,灵芝、银耳、冬虫夏草等也久负盛名。
2.3 用途广泛
真菌各品种药用的涉及面广泛,可内服、外用,能抗菌、杀虫、消炎、止痛、止血、安神、抗肿瘤、抗病毒等,也有主要作用于人体各重要系统,如神经系、呼吸系、消化系、循环系、排泄系或分别适用于儿科、妇科、老年病等。同时一种真菌的药效可能兼有几种作用,不同真菌也可能有相同作用[3]。
3. 中药传统范畴内真菌药用的二种基本方式
3.1 药用真菌
以真菌自身组织如子实体、菌核等供药用属“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等约30种,多属大型高等真菌,药用历史达2000年以上,被广泛用于复方汤剂和中成药等,其资源多来自野生采集或人工培育,属农业型生产,对许多品种的生产周期、生物效应、产品成本等和有些品种的人工培育技术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现代研发的新品种就更少,但药用真菌将仍是中医药所必需的一类,应充分注意发展。
3.2 真菌药物
中药传统的“真菌药物”是由真菌在含水分的各种固体(态)材料(今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现代为固体发酵工程)其产品供药用,如历史上早期的“制曲工艺”生产曲(如古代的神曲、红曲)、酱、酒(酒酿)等,近代“固体培养”生产的猴头片、蜜环片等和现代“固体发酵”生产的槐耳菌质、槐耳颗粒等总计约10种,均属“真菌药物”,也都是“固体发酵”工程的产品,用药用真菌的菌种经“固体发酵”可产生真菌药物。
实际上“药用真菌”与“真菌药物”同根共源,历来都属于“真菌类中药”(近来建议可称为“菌物药”[4]下同)。本文将重点介绍“真菌药物”及其生产工艺“固体发酵工程”[5]。
4. 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与真菌药物生产
4.1 特点与优势
一、它是中药传统范畴内固有的一类生产工艺,虽非中药专有,但从它的源远流长和沿用发展等情况看,仅见于中国的中药业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