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同课异构课件1 语文版必修1.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落日同课异构课件1语文版必修1要点

2.日本投降签字的仪式为什么偏要选在这剑拔弩张、杀气腾腾的军舰上举行? 【提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为远东盟军最高统帅,并由他负责安排受降仪式。对此,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愤愤不平。他向杜鲁门总统 表示,如不能体现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他将不出席受降仪式。后来,由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从中调解,让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代表盟军各国,尼米兹则代表美国,分别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签字仪式由麦克阿瑟主持,签字地点则定在海军的军舰上。杜鲁门总统欣然批准了这一建议。 3.文章多次写出时间精确到分,尤其是签字结束后的“9点18分”的描写有何意义? 【提示】 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用了“14年”、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仪式结束9点18分,1931年日寇制造“9·18事变”,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车,到站时间正好是9点18分。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用近于史家凝练的笔致吐露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4.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在文中是多余的吗? 【提示】 不多余。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这个回忆,反映了当时战胜日本后人们的心情。新闻特写,和一般新闻性作品不太相同,这里不仅写现场看到的,也写作者想到的。这个传说有利于表达胜利的快乐和欣慰。 5.这篇通讯报道的结构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落日》是一篇长篇通讯,它的主体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除开头外,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全文,交代新闻来源,提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第二部分,转入中心会场,时间仍然是在受降仪式举行 之前,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情况。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第一、二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第三段写日本代表出场。第四部分,写受降仪式,是整个通讯的主体和高潮。第五部分,全篇的尾声。第一段写投降书脏了,借机对日本代表进行嘲弄。第二段写盟军的空军组队飞过“密苏里”号,参加受降仪式。第三、四、五段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6.如何看待小泉纯一郎和鸠山由纪夫对待日本侵略的做法? 【名师点拨】 一些年来,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日本毫无反悔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想认账: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不但不吸取历史教训,还想再吃军国主义的还魂丹,一步一步地让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日本的这些举措惹怒了中国、韩国,损害了日本的形象。因此,如果小泉不向由于日本侵略而受害的国家和人民下跪,日本就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 得不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原谅,日本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民族,日本就永远是跪着的民族。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或许看到了这些问题,对待历史的态度要积极得多。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以鸠山由纪夫为党首的民主党一直是反对首相参拜的积极力量。该党认为,只要靖国神社里面还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日本的首相就不应该前往参拜,以求在此基础上获得亚洲国家对日本的理解并达成信赖关系,不能不说这代表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积极趋向,值得肯定和鼓励。 [细剖·深析] [楼主] 在“签字场所”部分,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沙发] 签字场所布置的描写,用的是说明手法,它以签字桌为中心,先从桌子选定、装点、置放的状况写到其他物品(椅子、扩音器、美国国旗)的安排,并且交代了这些物品是怎样布置的。再写参加签字仪 式的各种人在桌子四周的位置:桌子靠里——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桌子后方小平台——摄影记者专用,四周——记者活动区。再接着写自己的所在地——“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这样把开头说的自己的观察距离落实了。最后写从自己的观察点看出去所见到的——由士兵组成的乐队、荣誉仪仗队和水兵。 [板凳] 这一段是静态描写,像是“场记”,又像是提示,其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一个心里印象,可以借助文字想像出人物在即将举行的受降仪式中所处的方位,也把前面所说的“简单、庄严、肃穆”的特点具体化了。如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签字桌,不过是水兵们的饭桌铺上一块绿呢台布,摄影台、记者的观察台是临时用木板搭成的,不可谓不“简单”。安排得有条不紊的仪仗队、乐队等布置,不可谓不“庄严、肃穆”。 [三楼] 下一段,主要是写记者的活动状况。先具体介绍一下时间:8点多钟。各国的记者在会场上捕捉新闻。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作者通过对记者们活动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