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构造综合 应用 考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质核杂岩及其成矿流体系统 多期岩浆活动中心(高热流梯度、环境) 两种流体交汇 氧化与还原 流体运移、聚集空间 矿源层(岩) 中新世板内金属成矿大爆发 青藏高原南部预测区 斑岩铜矿突破区 剪切带金锑矿床突破区 亚东沉积变质铁矿 矽卡岩铁矿突破区 李德威(1994)从北向南划分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等四个不同类型的成矿带 。 热隆伸展成矿 冈底斯南缘板缘与板内斑岩铜矿 朱诺 驱龙 冲江 吹败子 达布 吉如 板内斑岩铜矿(中新世) 冲木达 板缘斑岩铜矿 40.3±5.6Ma 据李光明等,2006 驱龙铜矿北部6km长的铜染河流 驱龙超大型铜矿 早白垩世 林布宗组 中晚侏罗世 多底沟组 朱诺地区伸展构造与主要矿(化)点分布图 朱诺斑岩铜矿 者拉北Cu多金属矿 唐格Cu多金属矿 勒斤斑岩型-矽卡岩型Cu-Fe多金属矿 铁雅铁铜多金属矿 查玛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化点 者拉南Cu多金属矿 西藏朱诺近南北向正断层-向北 朱诺一号平硐正断层面上擦痕和矿化 朱诺一号平硐 铁雅铜铁矿 脉状铁矿体 近 南 北 向 地 堑 伴 生 张 节 理 花岗岩脉 西藏朱诺近南北向正断层-向北 朱诺一号平硐正断层面上擦痕和矿化 朱诺一号平硐 青藏高原下地壳层流构造模式 (李德威,1993,2003修改) 1.?? 碎屑岩;2. 磨拉石建造;3.花岗岩; 4.蛇绿岩; 5.韧性下地壳; 6.部分熔融;7.逆冲断层; 8.正断层和剥离断层; 9.下地壳层流方向 channel flow(渠流)模式 祝愿同学们勇攀地学高峰! 谢谢! * * * * * * * O Pt-聂拉木群 O-甲村组灰岩 拆离断层及上盘滑来峰 构造地质学 层块结合 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剖面图(据李德威,1992) YZS-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LMCC-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 BDF/STD-基底拆离断层(藏南拆离系); HHMCC-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 MCT-主中央逆冲断层; MBT-主边缘逆冲断层; MFT-主前锋逆冲断层。 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25Ma以来)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65-40Ma碰撞 雅鲁藏 布江地 堑伸展带 拉轨岗日 热隆 伸展带 定日- 岗巴拆离 断层带 高喜马拉雅 变质核杂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同步伸缩转换 恒河盆地 青藏高原下地壳层流构造模式 (李德威,1993,2003修改) 1.?? 碎屑岩;2. 磨拉石建造;3.花岗岩; 4.蛇绿岩; 5.韧性下地壳; 6.部分熔融;7.逆冲断层; 8.正断层和剥离断层; 9.下地壳层流方向 channel flow(渠流)模式 洋 控 陆 洋 陆 相 互 作 用 陆内走滑断层和盆山逆冲断层的形成背景 (据李德威,1993) F1-主边缘逆冲断层;F2-Chaman走滑断层;F3- Sagaing走滑断层;F4-喀喇昆仑走滑断层;F5-西昆仑走滑断层;F6-帕米尔逆冲断层;F7-塔南缘逆冲断层;F8-阿尔金走滑断层;F9-东昆仑走滑断层;F10-柴南缘逆冲断层;F11-柴北缘逆冲断层;F12-祁连山逆冲断层;F13-龙门山逆冲断层;F14-鲜水河-红河走滑断层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 太平洋地幔板(墙)上涌、洋中脊扩张及地幔柱上涌、火山岛迁移 夏威夷 在地幔板底辟作用下,地幔软流圈从洋中脊下部侧向流向大陆,造成大陆软流圈加厚,大陆软流圈底辟引起大陆盆山地壳物质发生循环运动。 当洋陆相互作用时,形成大陆边缘盆山系统。 洋陆作用与盆山作用及地震效应 软流圈 造山带 造山带 盆地 边缘海盆地 软流圈层流 岛弧 上地壳 中地壳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④ 开放地球系统 洋陆耦合、盆山耦合、天地耦合及其灾害系统 洋陆壳幔 物质循环 取热减灾!超前思想不等于疯话混话 青藏高原南部与恒河盆地强震震源剖面分布 最年轻的造山带与盆地 震源分布规律:沿中地壳韧脆性转换带成层分布 应变能积累:脆性易破裂,韧性易流变 能量传输原理:从高能向低能 下地壳高温韧性流动,无地震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东西向剖面分布图 上地 壳低 温脆 性断 裂, 无地震 应力? 热动力? 大陆多震层(马宗晋) 地震形成机理 传统模式:弹性回跳 ? 流行理论:板块活动 ? GPS 位移 地应力 集中 地震热流体成因模式 青川红光远程高速抛射滑坡 当雄8级地震 汶川地震与滑坡关联模型 E 北川县城东地表破裂 南 天 山 造 山 带 天 山 造 山 带 塔 里 木 盆 地 昆仑山 阿尔金山 20 km 库尔勒 轮台 带 起 隆 缘 前 阳 霞 凹 陷 依 奇 克 里 克 构 造 带 乌什凹陷 温宿凸起 秋 里 塔 克 背 斜 带 北 部 单 斜 带 克 拉 苏 构 造 带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