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部影像—CT基础
头部影像—CT基础
基本概念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简称X—CT或CT),就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瞄后,由探测器收得的模拟信号r再变成数字信号,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出每一个象素的衰减系数,再重建图像,而能显示出人体各部位的断层结构的装置。它以断层的图像形式,较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的细微差别。CT要区分不同的密度组织,则用C T值来表示,其范围取—1000至十1000,以空气为—1000,水为0,骨骼为十1000。
CT是由柯尔马克(Cormack)和霍斯费尔德(Houns—field)发明的,因此,他们获得了1979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金。 CT的出现,是X—射线诊断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自第一台 CT的原型设备于1971年9月安装后,就于1971年10月4日检查了第一个病人。1972年4月,在英国放射学家研究年会上宣告了EMI扫描机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X--CT也目趋先进和完善,不同类型的 CT也应运而起,诸如单光子 CT(简称ECT)、正电子 CT(简称PCT)、超声CT(简称 U CT)和微波C T等。
基本概念
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组织全体的平均CT值,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内各种组织本身的CT值。在CT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其CT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CT值不能代表病变的真正的CT值: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反之,在低密度组织中的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颅底层面
重要结构有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斜坡、颞骨岩部、颈静脉孔。层面前部呈开口向前的“V”字形,正中为鼻中隔,向两侧依次为筛窦和眼眶,眼眶内前部为眼球,后部为眶脂体。翼腭窝位于眼眶后部,窝内含有脂肪并有上颌神经通过。层面中部为蝶骨体,蝶骨体中部可见含气蝶窦,蝶窦后方为枕骨基底部,两者呈前后关系,其上面构成斜坡。蝶窦两侧为蝶骨大翼,其后外侧缘由前向后可见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斜坡外侧、岩骨尖前方为破裂孔。蝶骨大翼与眶外侧壁的颧骨借颧弓相连,颧弓和蝶骨大翼之间有咬肌及颞肌。层面中部外侧为外耳道。颞骨岩部呈“八”字形,相互之间借破裂孔软骨、蝶岩软骨结合和岩枕软骨结合连结。岩部后外侧的乳突部内可见乳突小房。岩骨后部可见颈静脉孔,内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通过。层面后部为颅后窝,其内可见延髓、小脑半球下部、第四脑室、小脑扁桃体及小脑蚓部。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斜坡等重要结构在鼻咽癌时常被侵犯;颈静脉孔区较常见的肿瘤为颈静脉球瘤,常伴颈静脉孔及其邻近骨质的破坏。
横断面
颅底层面
图 颅底层面
1眼球;2眼眶;3晶状体;4筛窦;5上颌窦;6颞肌;7蝶窦;8颅中窝;9外耳道;10乳突;11耳郭;12延髓;13第四脑室;14乙状窦;15小脑半球;16小脑蚓部;17枕内隆凸
图 颅底层面(骨窗)
1鼻骨;2筛窦纸板;3颧骨眶突;4翼腭窝;5蝶骨大翼;6卵圆孔;7破裂孔;8颞骨颧突;9棘孔;10斜坡;11颞骨岩部;12乳突;13颈静脉孔;14枕乳突缝;15枕骨;16枕内隆凸
横断面
颅底层面
图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
骨窗示左侧岩尖(白箭头)、斜坡(白箭)、左侧蝶骨大翼(黑箭头)骨质破坏和受侵,肿瘤经破裂孔侵入颅内
图 右侧颈静脉球瘤
右侧颈静脉区不规则骨质破坏(箭),局部见软组织肿块(☆)
横断面
蝶窦上部层面
重要结构有桥小脑角池、脑桥、小脑、颞骨岩部尖。蝶骨体占据层面中部,内部可见蝶窦,中间有骨性分隔。蝶骨体前方正中为鼻中隔,鼻中隔两侧为蜂窝状含气骨性腔隙,即筛窦,筛窦前方为鼻骨。筛窦两侧可见两侧对称的圆形眼球断面位于眼眶内,眼球壁呈厚薄均匀的环状,称为眼环。玻璃体位于眼环内呈均匀低密度影,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方呈双凸透镜状高密度影,眼球后方为锥体形的眶脂体,其内正中可见视神经通行,眶内侧壁与筛窦间隔以菲薄的纸板,眶外侧壁由额骨眶突和蝶骨大翼构成,内、外直肌紧贴眶壁走向眶尖,视神经管位于眶尖。位于蝶窦两侧的有颞叶、颞骨鳞部及颞骨外侧的颞肌。蝶窦后方为斜坡,斜坡后外侧为颞骨岩部尖,后外方为乳突,其内可见乳突小房呈蜂窝状,岩部的内后缘可见两侧对称的内听道,其内第VII、VIII对脑神经CT上无法分辨,听神经瘤常伴有内听道的扩大。内听道后外方的骨性空腔为中耳鼓室。枕骨斜坡及颞骨后方为颅后窝,脑桥位于其前部,脑桥后方可见第四脑室,其后方为小脑蚓部。小脑半球以小脑中脚与脑桥相连,脑桥与斜坡之间为桥前池,其向两侧延伸的部分呈三角形,两侧对称,位于脑桥、小脑中脚及岩骨之间,称为脑桥小脑角池。
横断面
蝶窦上部层面
图 蝶窦上部层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