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陵百龙村五龙围? ? 大凡钟灵毓秀福地,必趋虎踞龙盘之势,和平县上陵百龙村深蕴奇水异峰,村上的五龙围,正应福祉显贵格局,多孕栋梁英才。笔者有幸在友人引荐下,于蛇年新春,到贵地采风撷英,? ?上陵百龙村,由于周边的五个山头恰似五条龙脉扶荫村子,故村子称之为五龙围,在围子门前有二十多根石柱,上面刻有各个年代乡中举子考取的学名、官名。每考取一名,各竖碑一块,谓之“树碑立传,光宗耀祖”。??据网友说“五龙围正式名称叫“兰台居”,由黄姓兰台公于明代始建,百龙村中所有的黄姓族人都是由此繁衍的,现在仍是黄姓族人居住,是百龙村中唯一的一座县级文保单位”。其实五龙围屋内历史并非如是说,据说按历史的说法是一白、二李、三杨、四朱、五曾,说是大坝半坑曹姓人在此地掌鸭嫲,认李姓人为伯公,住在没落的李姓祠堂内,后来取代李姓人,故而才有大曹屋;一说是一白、二黄、三曾、四杨、五曹;另有一说是一杨、二郑、三朱、四曾、五白;还有一说是一曹、二黄、三郑、四曾、五杨,后来是叶姓取代郑姓;而更有一说围子里还曾冒岀个何屋排?又说杨姓屋场灯盏形,叶姓是船形,如今在此繁衍的是曹、黄、叶、曾、杨五姓,这些说法公说公有理,婆有婆文章,只是五龙围世代衍居的确实是五姓人,至于真正谜底如何?尚需细探究。11.jpg(219.79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1 上传12.jpg(203.6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五龙围远处是将军山,前有清旖碧绿的翠江河,是百龙定居曹姓始祖的曹仲谋公嗣孙兴建。该祠堂修建于清朝乾隆48年(1783年),祠堂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座东朝西,为典型的五进三栋三环结构客家建筑。祠堂外观整体性和美感也很强,墙线错落有致,灰瓦青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采用了砖木、石雕工艺,石雕的门、框、楣、坎槛、木刻的镂窗、木雕、窗棂、楹柱,祠堂总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大门用石条做门框,门页用硬质木材做成。整体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祠堂内分上厅,中厅各一个,上下天井,上下厅两侧有四个房间,大门侧有两个房间,两横屋和围龙各有30多间房间。厅堂前天井,既是风水顿财之库,又是采光通风之天窗。围龙前面铺满鹅卵石,俗称“化胎”。化胎功能主管“丁”,为宗族生育聚气之处,故有“千斤门楼,万斤化胎”之意。门前有一口大鱼塘,面积约3亩,传说是当地“风水生龙口”,而且还跟岑岗营农民起义军首领李文彪有关,从村头龙井古墓碑刻己辨倪端,古朝勅封土主李佩、李珍先人神位,修墓人竟然是曹悦、曹性、曹恒、曹凤四兄弟。? ? 13.jpg(239.73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14.jpg(245.79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不过在此须特别说明的是,客家建筑历来融古雅、简洁、精美为一体,五龙围仍保留这种风格。大门内进,墙壁上右书: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下方分别是八斗家风和七步诗:八斗家风:源于曹植、字子建,从小聪明过人,《资治通鉴》卷四献帝建安六年,曹植十岁,能通读诗辞歌赋,数十万字,善属岀口成章,圣喻:才高八斗,唯有子建之信誉。七步诗:煮豆燃豆簊,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左墙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鸩之先鸣。下方为上八句和下八句诗句。上八句:祖宗血脉在山东,源流十三振荣公,光前文武在朝辅,裕后官员孝友忠;迁移闽省落基祖,基业宅仕作良翁,石壁乡中名誉显,葛藤坳上授诰封。下八句诗句:父取我名相潭身,教训义方心自灵,前言未岀知后语,从师说教我聪明,七岁初登孔孟地,十三科甲进皇宫,连登科甲会元职,二十二岁中翰林。上厅正殿挂有谯国堂牌匾,中厅悬有:朝庭恩赐匾额“恩荣”,恩荣意为:恩惠荣宠,即恩惠与荣耀并存。显示当年曹氏家族在当地大姓望族的气势。15.jpg(285.26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16.jpg(198.99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17.jpg(248.8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13-4-19 20:02 上传? ???文革时期,因为“破四旧”等原因,祠堂受到了破坏,门前大部分桅杆夹被打断,有的抬去做桥,有的抬到河边做洗衣板或者台阶,而祠堂内外的画像、雕刻、神位、字画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2008年,其后人感念先人之风,召集了宗族人家重新修葺了祠堂。??斯人已逝,故址犹存。五龙围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重要载体,曹氏祠堂历经了沧桑和风雨,其每一块瓦砾,每一件物什,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客家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又是返朴归真、不忘祖先的客家精神的体现,是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