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华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docVIP

吴金华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 2008年8月第1版)不仅为人们考察“异化”现象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资料,还为未来的“异文分析”及“语词还原”等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线索。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徐陵集校笺》中略举六例,就《徐陵集》语词异化的缘由与还原的方法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徐陵集》语词异化的主要原因,显然在于整理者对梁陈时代的语言不十分熟悉,一遇到诠释学与校勘学的纠纷就难免陷入误区,(注1)诠释学的问题往往被当成校勘学的问题加以处理。 比如说,由当时常用的单音词组合成新的复音词,是中古汉语复音词加速繁殖的内容之一。例如《徐陵集》早期文本中“戎尘”、“酷辱”等等,就是这个时代的新词。明代以后的《徐陵集》的辑录者不懂得这种类型的语词属于打上了中古文化烙印的复音词,也不肯严守“底本文字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的原则,于是凭着自己的“语感”把“戎尘”、“酷辱”之类改成“戎臣”、“幽辱”之类,造成了中古新词的异化。 再如,借用经典中的古老语词,沿用前代文章中的新词新语,是六朝文士求雅追新的特点之一。《徐陵集》早期文本中“冢卿”、“坐甲”、“匹马无遗”等等,就属于这种类型。明代以后的《徐陵集》的辑录者把上述词语改成“冢宰”、“主甲”、“匹马无违”,有的看上去似乎“比原来的好懂了”,有的则变得“不知所云”了。 又如,根据社会上流行的经典创造“典故词”,(注2)也是中古汉语复音词不断增长的内容之一。例如《徐陵集》早期文本中的“亭育”,就是根据《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创造出来的。明代以来,《徐陵集》的辑录者不知这个“典故词”的生命一直延续到近代,居然把它异化成畸形语词“伫育”。由此可见,对于被异化的词语做一番还原工作,不仅是《徐陵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中古汉语的研究的重要任务。 前面说过,《徐陵集校笺》为被异化词语的还原工作提供了许多线索。所谓线索,就是《校记》中罗列的版本异文。为了方便读者,这里对有关版本的简称做如下说明。《校记》中“明抄本”指明代“文漪堂”辑抄的《徐孝穆集》,“屠本”指明屠隆评点的《徐孝穆集》,“张燮本、张溥本”指明張燮所輯《漢魏七十二家集》及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的《徐仆射集》,“吴本”指清吴兆宜《徐孝穆集箋注》。 还原工作的方法,就是坚持“无徵不信”的原则(注3),展开实证研究,为确认中古汉语真相提供共时性的证据与历时性的证据。 ? (一)戎臣/戎尘(注4) 《徐陵集校笺》卷四《为始兴王让琅邪二郡太守表》:自甘泉通火,细栁屯兵,旁带戎臣,颇同疆埸。(325页) 《校记》:“‘臣”,《艺文类聚》作‘尘’,今据明抄本、屠本、张燮本、张溥本、吴本改。”(326页) 上引《校记》中“今据明抄本”云云的“今”,似乎是针对汪绍楹所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而发的。汪校本《艺文类聚》的底本是宋本(上海图书馆藏绍兴刻本)。? 《校笺》为什么用明、清辑本的“戎臣”迳改《艺文类聚》的“戎尘”?《校记》只说明了“改正情况”,而关于“改正的理由”则没有任何说明。对照《校笺》的《凡例》第四条第(二)款,我们不难发现,“戎尘”在校勘者眼中属于底本文字“明显存在讹误”的一类。 ? 我们认为,《艺文类聚》的“戎尘”属于诠释学的问题,它不属于明显的讹误,因而不能用校勘的方法来处理。 第一,“戎尘”并不是“不改就讲不通”的畸形词语。就语词的结构和意义而言,它跟“胡尘”属于同一个类型。所不同的是,“胡尘”见于《汉语大词典》,是现代读者不难理解的语词,而“戎尘”则不见于大型辞书。 其实,我们只要对“戎尘”做一番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模仿《汉语大词典》的“胡尘”为之补充下面一条: 【戎尘】戎地的尘沙。有时指戎地兵马扬起的沙尘,喻戎兵的凶焰。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史臣曰:“太祖创命,未及图远,戎尘先起,侵暴方牧。”《艺文类聚》巻五十《职官部六·太守》引录陈·徐陵《为始兴王让琅琊二郡太守表》:“自甘泉通火,细柳屯兵,旁带戎尘,颇同疆埸。” 宋·胡寅《子剧赠威德军节度使封嘉国公》:“谓宜寿禄,遽尔湮沦。当戎尘暗阙之时,未皇劭恤;念祖父流芳之绪,良为?伤。” ? 此外,唐白居易《首夏》诗有云:“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其中“寇戎尘浩浩”如果改成“四言诗”,应当是“戎尘浩浩”或“寇尘浩浩”。由此可见,“戎尘”对南朝及唐宋时代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并不罕见的语词。 第二,“旁带戎尘”一句,指藩国与“戎尘”接近,所以下句有“颇同疆埸”之叹。以“戎尘”对“疆埸”,谁曰不宜?此处以“戎尘”喻指边警不可忽视,故下文云“应思马骏之功”、“宜慕曹彰之勇”,前后呼应,文理密察。 第三,共时的语料表明,“戎尘”在徐陵的笔下也不止一例。 《校笺》卷十二载《册陈王九锡文》有

文档评论(0)

osmc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