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炼字艺术.x.docxVIP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炼字艺术.x.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作诗,字斟句酌,呕心沥血,力求做到字字精准,句句传神,写于晚年的《咏怀古迹》(其三)就是琢字炼语、惨淡经营的典范之作。全诗咏叹昭君怨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何从表现?诗中有几个关键词,尤其值得品味,笔者备教此诗时,着重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实、创作背景和诗人抒发的情感内核来品词论语,体味咀嚼,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梳理如下,就教于方家与广大同行。首联抓“赴”和“尚”两个词。关于“赴”字,学界有争议。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谓如此雄奇飞动、气势磅礴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合适,用在昭君身上是不合适的,不协调的。换句话说,昭君不是英雄,不配山川壮丽之景。清人吴瞻泰《杜诗题要》云:“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谓老杜用高山大川、灵山秀水来烘托明妃,抬高明妃,但对于“明妃”的身份界定仍然是“窈窕红颜”,不是巾帼英雄。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郑重”何在,语焉未详,不了了之。笔者认为,以上看法似有不妥。全诗而论,老杜是把昭君当作一位既有儿女情长又有英雄气概的人物来歌咏的。她远嫁匈奴,克服万难,和亲塞外,造福两国,利在后代,这是很多专擅杀伐争夺的帝王将相都做不到的,昭君当然是一个大英雄,巾帼英雄。好马配好鞍,英雄配山水,昭君的惊世之功和爱国之举完全可以和锦锈山河相匹配。因此,这个“赴”字用得好。赴,本意是前赴后继,争先恐后, 句中描绘千山飞腾、万水奔波的雄奇景象,化静为动,化平为奇,颇具神韵。本来水流东去,群峰屹立,但是,站在老杜那个位置就有山奔江走之感。老杜站在夔州高处,东望长江远去,群山起伏,流水滔滔不也似乎带动了青山迢迢吗?再说,这个“赴”字,不但状写山河壮丽,烘托昭君英雄,也从一个侧面烘托诗人登高望远的博大开阔的胸襟。老杜流寓夔州,落魄潦倒,但是时刻不忘江山,不忘国运,不忘黎民,他爱脚下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他爱这壮丽山河所养育的万千苍生,他忧虑国乱家危,想起这些就心如潮涌,情似浪翻,山焉能不前“赴”后继,水焉能不滚滚向前?再说这个“尚”字,本是副词“还、犹”之意,明点千载以后,昭君出生那个村子还在,实际上是强调:千百年之后,昭君还在,昭君形象永存人民心中,昭君精神永远打动万千读者,突出了老杜对昭君的缅怀深情和赞颂之意。有人作诗“千树万落湮野草,唯有香溪照千秋。”是啊,岁月如水,风流成空,烟消云散,唯有明妃流芳百世,光照千古。“尚”是热烈的歌赞,是深情的缅怀,是永远的纪念。历经风雨烟云,万千村落湮没无闻,昭君村还那样真实地存在,永远存在。村犹如此,人又如何呢?显然,昭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昭君精神永远激励千秋万代的读者。颔联抓“连”和“向”两个词,当然“去”和 “留”也不可忽视。“连”是连接、连通之意,本来很平常,很普通,但是用在昭君这样一个绝世美女身上,而且连接的是“紫台”和“朔漠”,意义就非同寻常了。“紫台”是汉宫,昭君身处汉宫,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过着奢华富贵、无忧无虑的生活,自是一般女子万分羡慕的,虽然昭君倍受冷落,不得皇上宠幸的内心痛苦,众人难以理解。“朔漠”是风沙大漠,地广人稀,是异域他乡,言语不通,风俗不适,是天遥地远,天荒地老,是思乡无极,念亲无望,是痛苦和困难的象征,暗示昭君此去处境艰难,度日如年。 “连”字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昭君离开豪华富丽的汉宫,离开养尊处优的生活,远赴大漠风沙的塞外,远嫁人生地陌的他乡,命运悲苦,困难重重,令人同情,令人感叹;二是昭君和亲塞外,连接沟通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使边境安宁,使人民安定,避免了杀伐争夺、流血牺牲,化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大英雄,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担当了国家责任,何其伟大,何等英明!“去”紫台,是离开故宫,离开故国,离开故乡,离开亲人,而且,这一次离开,永无回归之日,实际上是生离死别,的确惊心动魄。昭君的思乡恋亲,昭君的怀想故国,不难体会。“去”得悲壮,“去”得缠绵。此联下句中的“向”字,历来有两种理解:一是接近,靠近,是一种时间的延续和推移;二是“朝向”“面向”之意,当介词用。笔者倾向于后一种理解。这要结合此联整体意思来思考。上句写生前遭遇,下句写死后悲凉,不管是只身赴塞外,还是死后埋风尘,昭君均是眷恋故土,思想旧邦,思乡恋国之情感天动地,所以,死后不能归葬故里,魂灵也要牵念故国,坟墓也要朝向故土,此情痴深,超越阴阳,弥合时空,的确动人肺腑。“黄昏”也不纯粹是一个时间概念,《诗经》有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马致远《秋思》亦云

文档评论(0)

dyzv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