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1D(A玷B锲C据)
B
3⑴淌 ⑵瘠 ⑶萌 ⑷谛
4B 5B 6D 7B 8D 9C
二.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客路 行舟
3、潮平两岸阔
4、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5、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6、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D 8、 D 9、A 10、D 11、D 12、D
周瑜,七言绝句,咏史诗
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3.(1)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D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zhuì jiǒng xīn shàn 弛 眈 瞑 xiá shǎo kāo 寐 黠 qǐng zhà答案:1、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跟从;3、一起;旧、原来;4、困窘,处境危急;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6、柴草;7、覆盖、遮蔽;8、放松,这里指卸下;9、注视的样子;10、径直走开;12、闭眼;神情、态度;空闲;1、突然;1、杀死;1、打算、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17、睡觉;1、原来是;1、狡猾;、作假、欺骗。
三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②它,代狼。 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④它,代狼。 ⑤结构助词,“的”。 2、①攻击,动词。 ②敌人,名词。 3、①停止,动词。 ②通“只”,只有,副词。 4、①神态,名词。 ②打算,动词。 5、①前面,名词。 ②上前,动词。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
狼的形象: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
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意同即可)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8.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 9.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