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阅读与欣赏
诗词欣赏的考查,重点在于内容与艺术上的特色上。诗词内容的理解,要依靠对文本的掌握。艺术特色的把握涉及各种写作技巧,因此文章把主要写作技巧罗列出来,供考生参考。
表达方式——抒情(关于记叙、描写、议论的讲解参见“阅读与欣赏”其他章)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别。
修辞手法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
诗歌巧妙地以“烟”做比,将树林的茂密、幽暗之景写的尤为传神。
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表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诗中用“绿”和“红”二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章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的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衣锦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尚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极致。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从而构成铺排笔衬的外在形式。看起来工整,听起来和谐,读起来节奏明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句九个词语构成典型环境,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和谐组织在秋天夕阳之下。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采用设问的手法,写出了似春水的“愁”之多,源源不断。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江东弟子今何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表面一层意思,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具有含蓄幽默的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表面上指天晴,其实也指感情的“情”。这是一语双关。
表现手法
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二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辛弃疾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战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姜词“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地图景寄寓着词人对古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