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游仙诗的类型与结构_0.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魏六朝游仙诗的类型与结构_0

汉魏六朝游仙诗的类型与结构 【 内容 提要】 游仙诗是汉魏六朝的一个重要诗型。根据“游”与“仙”组合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游仙诗分为游仙诗(狭义)、咏仙诗和慕仙诗三大类。这三类又分别有不同的结构模式:游仙诗(狭义)主要由游仙的缘起、历程和终结三大板块构成;咏仙诗主要由主干(咏仙)和引发(析理、颂德)两大板块构成;慕仙诗主要由慕仙诱因和慕仙情怀两大板块构成。 【关键词】 汉魏六朝;游仙诗;类型;结构 一、游仙诗的类型 游仙是汉魏六朝诗坛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曾风靡一时,广为流布。仅据现存资料统计,就曾有过60余名作者,260多篇作品,可以想见其当年的盛况。创作的兴盛带动了 理论 的 发展 。六朝时,对游仙诗的 研究 也随之起步。钟嵘《诗品》的品评已涉及游仙诗,卷中评郭璞《游仙诗》“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云云,实际上是把游仙诗分为了“列仙之趣”和“坎壈咏怀”两大类,并将前者作为正体。萧统《文选》特立“游仙”一目,标志着游仙作为一种诗型已正式为批评界所确认。所选作品为何劭一首和郭璞七首。前者为“列仙之趣”的苗裔,后者为“坎壈咏怀”之代表。从入选的数量看,萧统不仅承认“坎壈咏怀”为游仙之一体,而且还是颇为赞许的。其后,唐代李善、清代朱乾等人也都是沿袭了这种分类的思路。不过,本文对游仙诗分类的探讨则打算换一个角度,从“游”与“仙”的组合关系入手,来加以梳理归类。据此,本文认为游仙诗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 1.游仙诗(狭义) 这类诗,就“游”而言,以叙述者介入为特征,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或隐含的第一人称(即由于诗歌语言的限制,作品没有出 现代 词“我”、“吾”等,但实际上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我”游仙的历程;就”仙”而言,可以是仙境、仙人,或者仙术。例如,嵇康《游仙诗》:“飘飖戏玄圃,黄老路相逢。授我 自然 道,旷若发童蒙。”属于这一系列的,还有汉乐府《长歌行》、《董逃行》、《善哉行》、《陇西行》、《艳歌》,曹操《气出倡》、《陌上桑》,曹植《远游篇》、《五游咏》、《仙人篇》,戴暠《神仙篇》,王褒《轻举篇》等以及曹植、鲍照、卢思道、释慧净诸人的《升天行》等。 2.咏仙诗 在这类诗中,叙述者不参与“游”的过程,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仙人之游。例如,郭璞《游仙诗》其三:“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寂冥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吟咏的似仙似隐的“寂冥士”。汉乐府《王子乔》、《淮南王》,张华《萧史曲》,曹毗《黄帝赞诗》,湛方生《庐山神仙诗》,江淹《云山赞四首》(《王子乔》、《阴长生》、《白云》、《秦女》)等也可归入这一系列。 3.慕仙诗 叙述者没有介入“游”仙的过程,但却表现出强烈的仙意,即对仙界的企慕和对游仙的向往。触发慕仙之情的原因,可能是感物兴怀,或体玄悟道,或鄙弃尘世,或登山临水。“慕仙”之名取自何劭《游仙诗》“长怀慕仙类,眇然心绵邈”。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慕仙诗,叙述者感于松柏之常青而思讬玄远,渴慕长生。成公绥《游仙诗》也是因为感于迟暮,而希望能够跟随仙人学道、采药:“盛年无几时,奄忽行欲老。那得赤松子,从学度世道。西入华阴山,求得神芝草。”这种慕仙的意趣在中古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以上分类是相对的,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划分的。实际上一首游仙诗往往是综合而成的,可能由慕仙而转入游仙,或由咏仙而归结为慕仙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其侧重点所在来确定。 另外,如果以诗中对“仙”的价值取向差异为依据来界定,可以把游仙诗分为正游仙诗和反游仙诗。所谓正游仙诗就是对“仙”采取肯定和向往态度之诗,所谓反游仙诗是指虽然采用了游仙诗的形式,但表现出的却是对成仙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曹丕《游仙诗》(《折杨柳行》)是非常典型的反游仙诗,诗的前半部分是对汉乐府游仙作品中常出现的仙人赐药、轻举远游等情节的戏仿:“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但紧接着后半部分却引出了对求仙的否定:“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 综上所述,中古游仙诗从“游”的角度看,可以分为游仙诗(狭义)、咏仙诗、慕仙诗三类;从“仙”的意趣看,可以分为正游仙诗和反游仙诗。 二、游仙诗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游仙诗,其结构板块也不同。试分而论之: 1.游仙诗(狭义)的结构 游仙诗(狭义)的结构可以分为游仙的缘起、游仙的历程、游仙的终结三大板块。 (1)游仙的缘起 缘起部分叙述的是游仙的动机。游仙作品所提供的动机大致有三类: 动机之一是为了摆脱由时间局限而产生的生命悲剧——死亡恐惧。人生是短暂的,而短暂的人生又充满了艰辛和苦难,于是诗人不得不走向飘渺的幻境,以求得生命的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