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先秦时代的文学活动_0
论先秦时代的文学活动
【 内容 提要】
先秦 时代 距今久远,很多文学作品未能流传下来。通过对先秦文学活动的考察,可以使一些个别的现象连成一片,恢复当时文学创作、流传、编集、扩散的立体结构,使我们看到只从作品本身看不到的 问题 ,从而对先秦时代的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正确的把握。先秦时代的文学活动或同民俗相联系,或同教化及礼制相联系,但在陶冶情操与愉悦心情方面都起到了文学应起的作用。这主要有民间节日的歌会,采诗、陈诗、献诗,各种仪式上的歌诗、诵诗活动,外交场合和贵族聚会中的赋诗言志,瞽史的讽刺嘉言善语、赋作以及讲说 历史 等。留到今天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与此有关。
全面了解先秦时代文学 发展 的状况,除看其创作的成就之外,还应看到当时的一些文学活动。从某个角度上说,文学活动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先秦文学发展的实际。先秦时代的文学活动,有的同民俗联系在一起,有的同教化及 政治 联系在一起。在陶冶情操与愉悦心情方面,它们都起到了文学应起的作用。这些活动既是人们创作才能得到发挥的机会,也是激励感情、交流经验、促进文学发展的动力。这类活动主要有民间歌会、采诗、陈诗、歌诗、诵诗、赋诗言志、瞽史讲述和外交场合的陈述辞令。
一、民间节日的歌会
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指出,上古之时由于农业“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季节性,“有许多风俗习惯,也可以说是典礼仪式,多在旧历二月或三月举行。”[1]《周礼·地官·媒氏》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诗·郑风》的《溱洧》、《褰裳》、《狡童》、《山有扶苏》,《鄘风》的《桑中》,《卫风》的《淇奥》、《有狐》,《周南》的《汝坟》,都是男女相谑、对歌之作。如《郑风·箨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倡”同“唱”,“女”同“汝”。由“叔兮伯兮”一句可以看出诗的作者为女,而对方是男,并且不是一人,而是一个群体;唱歌的女方,也应该是一个群体。《郑风·丰》后两章云: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广雅·释言》:“归,往也。”旧解作出嫁之义,恐非是。因诗中说“叔兮伯兮”,则所呼唤者非一人,乃是指一同到东城门外男女欢聚对歌之处去。
这种男女群聚对歌的活动同近代很多地区尚存的民间歌会没有什么区别。甘肃康乐县南部莲花山,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为花儿会,周围康乐、临洮、临潭、卓尼、渭源等县的汉、回、土、藏等农牧民和歌手都打扮一新,撑伞、持扇,成群结队向莲花山进发,到山下开始唱歌、对歌,从山下到山顶,十多里路上歌声如潮;有大场子的地方都摆开了对歌的阵势。这实际上是古风的遗留。
先秦时代一些诸侯国家中这种男女聚会、唱歌的固定地点,一般在城东门之外平坦开阔之地。因为二三月春季“其位东方”(《淮南子·时则》)。《尚书·益稷》郑玄注:“东方,物所以生也。”(《太平御览》卷196引)。这在《诗经》当中也有反映。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东门”、“闉阇”互文见义,言出东城之闉阇。《郑风·东门之墠》也是写在东门外男女欢会的场所一青年男子表示对邻居姑娘的爱慕之情,他们虽然居室相近,但似乎姑娘对他没有意思,所以他以诗来试探其心意。墠(shàn),毛《传》:“除地町町者。”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町町,言除地使之平坦。”歌会的具体地点或在水边,或在田地里,总之是便于欢聚的地方。以近代很多地方唱会戏的情况推测,有的就在麦地里。因当时冰雪融化,麦根虚,踩踏之后,有利于麦子生长。《陈风》的《东门之粉》、《东门之池》、《东门之杨》等诗也应同此有关。《宛丘》、《东门之枌》写的情景也应是青年男女在东门之外欢会歌舞中的特写镜头。这种歌会活动大大促进了民歌的创作与交流,也毫无疑问起到交流经验、培养诗人、歌手的作用。过去我们 研究 古代民间诗歌创作,只是以有关 文献 中所收录的民歌就事论事地加以 分析 ,对于歌会活动未予重视。实际上古代民间诗人每年所创作的诗歌数量数不清,只是它们都自生自灭,很少流传下来,《诗经·国风》所录只是沧海之一粟。
二、采诗、陈诗、献诗
《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杜注:“木铎徇于路,采歌谣之言也。”何休《公羊传解诂·宣十五年》曰: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汉书·食货志》云: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又《艺文志》:“古有采诗之风,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扬雄《方言》附《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