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博简《容成氏》小札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上博简《容成氏》小札_0

读上博简《容成氏》小札 在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容成氏》篇幅最大,也最受学者关注。篇中杂记古代帝王传说, 内容 多与传世 文献 相关。整理者在考释中已征引不少古书记载与简文对读,为读者理解简文提供了重要的 参考 资料。当然,这样的工作不是一次就能做完的,随着 研究 的深入,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多的传世材料与简文印证。下面试举几个较为易见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并顺便就有关简文的释读谈点意见。 1 《容成氏》第八简说: 于是乎始语尧天地人民之道。与之言正(政),敚柬(简)以行;与之言乐,敚和以长;与之言豊(礼),敚敀而不逆。尧乃敚(悦)。尧 按照整理者原来的编排顺序,简文中的主角不明,因此陈剑先生主张将该简和第十四简相连,并举《子羔》第五简“尧之取舜也,从者(诸)草茅之中,与之言豊(礼),悦尃……”为证 [i] 。按,《尸子》和《路史》中也有类似说法,对理解简文或有帮助。 《尸子》说: 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其政致四方之士。尧闻其贤,征诸草茅之中。与之语礼,乐 [ii] 而不逆;与之语政,至简而易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于是妻之以媓,媵之以娥,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 [iii] 。 《路史》卷二十一(《四库全书》本)述此事说: 语礼,乐详而不孛;语政,治简而易行;论道,广大而亡穷;语天下事,贯昵条达,咸叶于帝,而咸可底绩。于是锡之絺衣、雅琴,命之姚姓。妃以盲,娅以莹,以窥其内。九子事之,以观其外。 虽然用词略有区别,但它们与《容成氏》及《子羔》所载较为接近。这再一次证明,第八简所讲的主角确实是舜,陈剑先生将其与第十四简相接是正确的。从两种传世文献看,《容成氏》简末所缺内容可能是讲尧以二女妻舜、以九子事舜之类的事情。 参照两种文献,我们对简文某些字词的理解似可重新斟酌。例如,三个“敚”字,很容易想到读“悦”。但这样读与《路史》所载不能密合,似有再做考虑的必要(如读“说”)。又如,“敀”、“尃”二字应与“详”同义,似可读为“溥”或“博” [iv] 。 2 《容成氏》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简说: 面皯皵 [v] ,胫 [vi] 不生之毛,□濏湝流,禹亲执枌耜,以波(陂)明者(都)之泽,决九河之阻,于是乎夹州、徐州始可处。 这是一段描述大禹治水过程的简文,类似说法在古书中较为常见。如《庄子·天下》:“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 [vii] 耜而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 简文的“枌耜”,整理者以为是“朸耜”之讹并读为“耒耜”,陈剑先生则怀疑应读为“畚耜” [viii] 。从文例看,“枌耜”应与《庄子》的“橐耜”及《韩非子》的“耒臿”相当。橐是盛土之器,耜是掘土之器。《韩非子》的“耒臿”,《淮南子·要略》作“虆垂”。王念孙已经指出,“虆垂”是“虆臿”之讹,“耒臿”则是“虆臿”之通假 [ix] 。据《集韵》,虆是“盛土笼”,与“橐”所指实同。臿是锹,与“耜”都是掘土之器。因此,《庄子》的“橐耜”,《韩非子》的“耒臿”,以及《淮南子》的“虆臿”,三者用字虽异,其所指实同。比较三种文献可知,《韩非子》“耒臿”的“耒”用的不是本义,而是“虆”的通假字。因此,这并不能作为简文“枌耜” 讹作“朸耜”并读为“耒耜”的证据。也就是说,将简文禹所执之器视为“耒耜”,与传世文献不合。值得注意的是,上引《淮南子》的“虆垂”,《太平御览》引作“畚插(锸)” [x] 。这证明,陈剑先生读“枌耜”为“畚耜”的说法是正确的。古书中作为器物用的“畚”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盛土之器,《国语·周语中》:“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注:“畚,器名,土笼也。”另一种是指掘土之器,《广雅·释器》:“畚,臿也。”简文“畚耜”及《淮南子》“畚插(锸)”的畚字,显然用的是第一义。总之,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可以断定简文的“枌耜”应读为“畚耜”,畚是盛土之器,耜是掘土之器。 3 《容成氏》第二十二简说: 禹乃建鼓于廷,以为民之又(有)讼告者鼓之。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