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仓颉作书研究
仓颉作书研究
一、人类从产生直到如今,经历了两个关键性的转折。直立劳动解放了双手,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人类产生了语言。语言是人类与猿揖别的标志。而文字的产生则使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过渡到文明时期。如果没有文字,人类的创造发明无法记载传承,今天的人不知道昨天的人做了些什么,口耳相传,手把手传授,局限性太大。所以,文字记载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可靠依据。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步入文明社会。世界各民族都应该感谢自己民族所用文字的创造发明者。世世代代受益于汉字的人们都永远铭记创造汉字的仓颉们。
二、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创造发明的?关于汉字的产生,有多种说法,其中仓颉作书的传说历史十分悠久。
仓颉造字说流行很广。战国时期的《世本》、《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载。学界认定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世本·作篇》:“沮诵仓颉作书。”《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所列六人,都是传说中某一方面的发明家。李斯《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古代把文字叫作“书”。《韩非子·五蠹》说:“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者谓之公。”“背”指“公”上的“八”,“八”的本义是分别,《说文解字》分析为“象分别相背之形”。
古人把汉字看作神圣的东西,认为造字的人也一定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纬书《春秋元命苞》说仓颉“生而能书”。《淮南子·本经》则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东汉熹平六年(177)在陕西立的仓颉碑的碑文说:“仓颉天生,德比于大圣,四目灵光,为百王作宪,以传万世。”
《春秋演孔图》说:“仓颉四目,是谓并明。”
这些说法与崇信文字神圣有关,把仓颉神化了。仓颉是什么地方人,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河南濮阳地区南乐县、山东潍坊市寿光县、陕西渭南市白水县等许多地方都说仓颉是他们那里的人,而且都建有仓颉庙。
元末明初陶宗仪《书史会要·三皇》记:“仓颉,黄帝史也,亦曰皇颉,姓侯刚氏,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广伏羲之文,造六书,是为古文。其冢在冯翊彭衙利阳亭南道旁,北海亦有仓颉藏书台。人得其书,莫之能识,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其十二字。今《法帖》中有二十八字。《淮南子》云,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即古文之祖也。”
陶氏乃综合前代记载所述。“广伏羲之文,造六书”,是说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冯翊”指汉代左冯翊郡,其下有粟邑、衙县等。《春秋·文公二年》:“晋侯击秦师战于彭衙。”彭衙,汉代称衙县,晋代正式命名彭衙县。后粟邑、衙县合并为白水县。今白水县城东北40里处有彭衙堡,其东南方有史官村,村旁有仓颉庙。《法帖》当指宋太宗淳化(990~994)年间编的《淳化阁帖》,其中收有《仓颉书》,共28个字,有学者诠释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父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远古时代的字,如果有,也很难传到后世,姑妄录之。
三、近代西方文字史家认为,文字的产生与农业有关。农业大约产生于1万年前,文字的历史也不会超过1万年。只是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公认的有1万年历史的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埃及圣书文字,一般认为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距今五六千年。
恩格斯在研究了摩尔根所著《古代社会》之后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从铁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这段话,苏联文字史家伊斯特林所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字母一音素文字的产生》作:“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因字母一音素文字的出现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据左少兴译文,下同)随后加注说:“某些作者错误地把恩格斯的这一说法当作是谈一般文字的产生,而不是谈字母一音素文字的出现。”这是伊斯特林对恩格斯话的理解。伊斯特林在书中把古代汉字定为表词文字,并且认为产生于殷代前,“更可能是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摩尔根《古代社会》所指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即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以及恩格斯对摩尔根理论的运用所指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金属时代初期,大致在距今4000年前,与伊斯特林说的公元前二千年代接近。这里援引恩格斯的观点讨论汉字的产生,与伊斯特林对汉字产生时间的论述没有明显的出入。至于字母一音素文字产生的时间,伊斯特林把它定在距今大致3700年前。恩格斯谈论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字产生及运用于文献记录的关系,不是论述文字的类型,未必排除其他类型的文字。恩格斯这本书是用德文写的,原文用的Buchstabenschrift。《起源》一书的俄文作品。不论德文、俄文,这个词通译为拼音文字,当然也可以译为字母一音素文字。一般谈论文字(而不是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