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
论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
【 内容 提要】
落花”主题,乃是 中国 古代咏物诗的重要品类。明代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无疑自标一格。他们的作品缘情尚趣、不计工拙,真率地抒发自我情感,既摆脱了白居易、李商隐写作范式的 影响 ,拓展了该主题写作的内容和手法,又表现出与同时的“格调派”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明中叶诗界多样共生、复线 发展 的特征;不仅在明代诗坛,而且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史中,均具有不能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 沈周 唐寅 落花组诗 价值
弘治十七年春,七十八岁的沈周赋《落花》诗十首;自此以后,其弟子、友人纷起倡和。一时间,吟咏落花,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最终,堪称吴门文苑领军人物的沈周、唐寅皆写成七律三十首,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在此项文事中,无疑最为引入瞩目。
所谓“落花”主题,乃是中国古代咏物诗中的重要品类。无论唐之白居易、李商隐、韩偓,还是宋之宋庠、宋祁,皆有佳篇传世。不过像沈周、唐寅这样的大规模写作,似乎并不多见。我们不由得提出疑问:沈、唐这些作品,在写作上表现出哪些特点?与前人名篇相比,体现出哪些异同?而此种写作所表现出的审美旨趣和创作风貌,又在诗史流程及其特定 时代 中有何意义?尝试解答这几个 问题 ,也就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一
在三十首《落花》诗的最后一篇,沈周写道:
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
不难看出,诗中的情感,是颇为曲折的。一方面,沈周写得出“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这便是故作达观之语,承认死生循环乃生命世界不可违抗的 规律 ;而另一方面,他终归以“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收束全篇,可见至少在这首诗中,伤感战胜了豁达。而此篇又似乎是有给整个三十首作 总结 、定基调的意味。如此收束,恐怕便是多少要将整个组诗的主旨引到伤时叹逝、怜香惜玉上了。应该承认,在沈周的组诗中,表达这种感伤情绪,的确是主题之一。细加 分析 ,此种表达,对于他来说,实有两种途径。其一便是借吟咏落花散乱飘零的形态而生发出对“美好事物难久存”的叹息。落花在这里, 自然 不仅仅是物象,更是美丽而脆弱之生命的象征:
芳华别我漫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倖红。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
而另外一种途径,便是在诗中将自然物之永恒有序与人生的变幻无常对比写出。如此下笔,便是把落花之“落”看作自然生命周而复始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样,“落”便不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给下一次新生做好准备。可是,与自然之物的生生不息相反,人的生命流程,却是一去不回的。有此比照,诗人就将对容颜易老、青春难留的感叹,更刺目地表现出来了:
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消绿长物无私。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已鬓如丝。
然而,沈周的洋洋三十章落花诗,其内蕴仅在于此吗?如果这全部作品皆不过是咏叹“感伤”二字,则对它们,读者恐怕也就再无详析的必要。事实并非这样,沈周的这组作品,实还有更值得玩味之处。
细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沈周以“老夫伤处有谁知”收束组诗,可他在具体的吟咏中,却常常自然地流露出另外一种意识,那便是随顺自然、委运观化。前引组诗末篇中的“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最终被伤感吞没;不过在组诗的其他地方,此种开通、豁达的念头,是随处可见的。它们的时时出现,其实冲淡了前几篇作品制造的浓重感伤,从而也就调节了整个组诗的气氛,令其面貌不再单一了。我们先看此首:
香车宝马少追陪,红白纷纷又一回。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只从个里观生灭,再转年头证去来。老子与渠忘未得,残红收拾掌中杯。
相比前面引过的几篇作品,此诗的伤感,就远不是那么浓重。“只从个里观生灭”中的一个“观”字,清楚地拉开了吟咏者与物象之间的情感距离。此处,“落花”不再与诗人主体情感紧密地相系,而更近于一个被观察的对象。而在这样一个整体语境中,所谓“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也就更近于一种对生命循环过程的自然体认了。不过此诗以“老子与渠忘未得”结,尚仍显得没有彻底摆脱“物”对“我”的感染。而下面这首,意味便确实有所改变了:
打失郊原富与荣,群芳力莫与时争。将春托命春何在,恃色倾城色早倾。物不可长知堕幻,势因无赖到轻生。闲窗戏把丹青笔,描写人间懊恼情。
“恃色倾城色早倾”、“势因无赖到轻生”,此处,沈周既是在观看落花的消逝,又是在回忆人世舞台上一出出变幻莫测的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我的根源——读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doc
- 自然辩证法与航运业的和谐发展研究.doc
- 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doc
-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doc
- 自贡特色剪纸.doc
-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doc
- 艰辛的探索与伟大的觉醒.doc
- 舞龙运动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价值研究_0.doc
- 苦难叙事、“人民性”与国族认同——对当前“地震诗歌”的一种价值描述.doc
- 英国Posh文化.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