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讲述.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讲述

  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   刘 承 韪  内容提要:可得利益是合同法的中心关注,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所在,对其 保护事关当事人交易的积极性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增长,因此各国的违约损害 赔偿制度对于可得利益损失普遍给予较高程度的保护。我国合同法等法律虽然明 确设定了违约可得利益的概念和规则,但司法实践却表现得较为谨慎、保守甚至 是消极,多数法院会因为可得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 (证据不确定性和计算不确定 性)而否定原告的主张。要改变我国法表达与实践脱节的现实困境,需要从程序 和实体两方面确立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一方面有效降低可得利益损失的证 明标准,另一方面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标准加以类型化,以有效保护非违约方 的可得利益和期待利益,增强我国违约救济制度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 可得利益 合理确定性 营业标准 一、导 言 〔1〕   合同法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 “期待利益”。 按照阿蒂亚的说法,正是此种保护 〔2〕 合理期待的愿望导致了合同法的产生。 合同法中的期待利益,在大陆法系又被称作 “履行利益”,是指合同正常履行后当事人可以获得的利益,其实就是合同交易的整体价 〔3〕 值。 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此种期待利益,法院只有通过 “让非违约方 的状况如同合同被正常履行一样”的方法来保护非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的期待,才能有 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 〔1〕 E.AllanFarnsworth,Contracts,AspenLawBusiness,3rded.,1999,p.16. 〔2〕 [英]P.S.阿蒂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3〕 美国法学家富勒最早将合同损害中的利益明确区分为返还利益、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三种。他认为,法律 授予返还利益的目的在于阻止不当得利的发生;给予信赖利益赔偿的目的是为了使信赖他方允诺的一方处 于允诺作出之前其所处的地位;授予期待利益的目的则在于使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获得对合同的期待利益。 SeeLonL.Fuller&William R.Perdue,TheRelianceInterestinContractDamages,46YaleLawJournal52 (1936). ·84· 违约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规则 效激励人们信赖允诺人的允诺,进而激励人们去积极地与允诺人打交道。   从内涵上讲,期待利益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基于合同的固有交换利益, 另一部分是以合同获得的财产为基础而产生的增值利益。后一部分才是可得利益的内容。 比如,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按照合同甲有义务出售给乙一台机器,乙筹划将该机器投 入生产,那么该合同当事人乙的可得利益是得到该机器后投入生产所得到的利润,而不 包括作为合同履行标的的机器本身。虽然机器也是合同当事人的期待利益或履行利益的 内容,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根本 目的在于通过交易所得机器获取生产利润。可见,可得 利益是一种典型的增值利益。   合同法应当对可得利益给予核心关注和重点保护,因为保护具有增值性的可得利益 也就意味着保护人们的财富进取心,意味着激励人们通过合同交易这种市场分配机制去 追求市场利润、创造经济价值、增加社会财富。正如法恩斯沃斯所说,将合同法的功能 仅仅看作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期待利益,只是从当事人 自己的角度得出的偏狭结论。从 更为宏观的社会整体角度看,合同法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鼓励当事人从事此类能促进生产 〔4〕 力的交易,促进整体经济利益的提高。 也就是说,合同法不仅能促进合同当事人期待 利益的实现,更能通过支持可得利益赔偿的方式激励人们信赖他人允诺以促进利用合同 的交易,并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的财富积累和经济利益,这与自由企业制度的理念更加一 〔5〕 致。 因此,合同法应当以可得利益为其中心关注,这也符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