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大纲版):61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共49张)课题.pptVIP

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大纲版):61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共49张)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讨论问题二 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中的特点,在通读材料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影响要注意从政治、经济等不同角度作答。第(2)问中的变化,要注意根据材料从进口、出口及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的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概括;变化原因要从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去考虑,同时不要忘记设问中的“依据材料”“分析”这一提示。 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坦。(如回答“以政治目的为主”也可)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视角2 多角度考查高频考点 考点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角度 (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立意 近代中国的落伍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例析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 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既不能体现平等的外交观念,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结果,排除A、C;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排除D。该条约将这一规定强加给清政府,实际是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冲击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因此选B。 【答案】 B 尝试命题3  (2011年长沙高三质检)19世纪40年代初,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广州传教,当地官民十分厌恶,却又无可奈何。该传教士曾向当地官员得意地说:“这个文件可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呀。”“这个文件”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目的时间限定和法国传教士在广州传教可判断应该是《黄埔条约》。 尝试命题4 图为东北地区局部形势图,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的地区是(  ) 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然后再判断出这部分领土在图中为A。 视角3 多层面史料研习 【史料★研习】 古老的中国成为列强的侵略目标、宰割的对象 【史料★文本】 材料1:1844年顾盛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材料2: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信息★解读】 (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2)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把祖国锦绣河山的众多景观和西洋建筑艺术集于一身,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但遭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毁,如今遗留的残迹,仍默默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史料★应用】 1.材料1具体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答案:材料1反映了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2.材料2中《泰晤士报》报道的客观事实和不实内容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 答案:客观事实是报道了侵略者抢劫的行为,不实内容是“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事实上,总值远远超过这个数值。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报纸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