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四”启蒙与国民话语的中间物形态_0
“五四”启蒙与国民话语的中间物形态
【 内容 提要】
“五四”时期,国民话语恰如其分地扮演了救国拯己的关键角色,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民主、 科学 、自由等观念,多是作为“群体”、“ 社会 ”的代名词而出现的,“个体”、“人本”的成分极其稀薄,“国民”的天平明显倾向于“国”。国民话语的这种中间物形态使得“五四”知识分子在破坏偶像、颠覆传统的同时,始终延续着民族的忧患意识与承担精神。激烈的反传统只能使他们在更宽的视野中反思传统,而不能脱离传统。
一 民族精神与国民话语
“五四”是一个思想活跃、主义丛生的 时代 ,西方近 现代 以来的启蒙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相继涌入国门,被先进知识分子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资源进行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标举“内圣外王”、“格物致知”的儒家传统,在西学东渐和社会变革的双重夹击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但是,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精神却顽强地延续着。传承民族精神不仅符合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观念,也表达了他们冲破传统礼教的愿望。严复曾说:“今吾国之所最患者,非愚乎?非贫乎?非弱乎?则径而言之,凡事之可以愈此愚、疗此贫、起此弱者,皆可为。而三者之中,尤以愈愚为最急。”这里,严复不仅认为思想启蒙必然从打破传统道德成规开始,而且明确指出“愈愚”是民族救亡的首要目标。事实上,在民族危亡、国人即将“从世界人’中挤出”之际,能够给启蒙先驱们以力量,使他们不顾向西方 学习 而被视为夷狄禽兽的责难,竭力求道的,正是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的承担精神。否则,就无法解释传统文化在西方思潮冲击下何以能保持鲜明的主体风格和战斗精神。这种民族精神非为一人一时所具有,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古的生命脐带,为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所策励, 中国 知识分子始终怀抱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如果说国难民艰的社会现实激发了启蒙先驱的忧患意识与承担精神,那么外来思想的刺激则增强了他们“新生”传统文化的迫切愿望。1901年,梁启超以一种亢奋的心情写下“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的豪语,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到了“五四”,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更显充沛,陈独秀强调“自觉之奋斗”和“抵抗力”之重要,胡适礼赞“永不退让,不屈服”的时代精神,李大钊号召青年“冲决过去 历史 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从陈独秀的“自觉之奋斗”到李大钊的“青春之再生”,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和承担情怀转化为一种“否定”与“新生”共存的家国信仰,这信仰一方面指向传统文化的批判,一方面归属民族精神的重建。1921年,郭沫若在他的诗集《女神》中,借助“凤凰再生”意象,将由民族“新生”愿望转化而来的批判意识抒写了出来——旧的污浊的世界就要毁灭,一个新的光辉而温暖的世界就要诞生。巴金后来回忆说,他的青少年时代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如痴如狂,好像生活在”梦的世界”。显然,“梦的世界”是一个信仰的世界,一个正在新生的世界。
“五四”时期,与忧患意识结伴而来的是“国民话语”的出场,依据启蒙先驱的救亡逻辑,国家四分五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的劣根性上,因此,“国民”一词在他们的笔下往往动辄得咎。立“国”必先立“民”,建立民族国家必先有先知的国民,梁启超的“新民说”就是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提出的。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就从“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五个方面对国民性的缺失作了细致 分析 ,他说:“何谓国民?曰:天使吾为民而吾能尽其为民者也。何谓奴隶?曰:天使吾为民而卒不成其为民者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隶受压制,而国民尚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从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回答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国民话语的“中间物”形态。
“中间物”是近年来鲁迅 研究 的一个重要范畴,这里用来指国民话语中上有国家、下有个人的中间形态,当“人”的 问题 因社会层面的救亡现实而暂时搁置起来之时,“国民”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一个救国拯己的关键角色。如果说从辛亥到“五四”,启蒙先驱在精神领域已经突破了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介于国家和自我之间的“家族”观念,那么,“五四”前后的国民话语则将个体生命与国家社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即民族取代家族,国民代替君主,自由替换专制。应当说,国民话语的出场带有很强的“群体”色彩,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民主、科学、自由、独立等观念,多是作为“群体”、“社会”的代名词出现的,“个体”、“人本”的成分极其稀薄,“国民”的天平明显倾向于“国”。国民话语的这种中间物形态使“五四”知识分子从一开始起就陷入到一系列矛盾之中。
首先,理想与现实的纠缠。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谢应芳研究综述.doc
-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doc
- 谭嗣同山水诗论略.doc
- 象山渔文化研究.doc
- 象征人类学述评.doc
- 豫游纪:跨界玩转传统文化.doc
- 贾母的烦恼.doc
- 贾宝玉:犹在镜中.doc
- 贾雨村补论.doc
- 走向和谐之路.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