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文学与《麦田里的守望者》_0.docVIP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麦田里的守望者》_0.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麦田里的守望者》_0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麦田里的守望者》 【摘 要】“垮掉的一代”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 现代 主义反文化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 影响 力的流派之一,“垮掉的一代”文学的出现具有深刻的 社会 历史 根源。该流派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霍尔顿的孤独、彷徨、无奈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蔑视,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垮掉的一代”文学;20世纪50年代;《麦田里的守望者》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次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美国评论家约翰·霍尔姆斯说:“垮掉这个词不只是令人厌烦、疲惫、困顿、不安,还意味着被驱使、用完、消耗、利用、精疲力竭,一种回归到最原始 自然 的直觉或意识时的感觉。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陷入困境”[1](P362)。“垮掉的一代”文学不仅仅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精神创痛、思想心态,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考察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揭露了其异化的实质,将其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上的千疮百孔撕得鲜血淋漓,展示了其精神荒原的现状及前景,而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垮掉的一代”文学中,J.D.塞林格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1951年塞林格出版的“现代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成为二战后界于神秘主义和奇想之间的小说代表。小说刻画的一位出身于富足的中产阶级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小说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对现状不满的中产阶级少年的情绪:既不能与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与社会隔绝。当他们了解了成人社会的种种欺骗之后,决意与它分裂。霍尔顿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城市青年的苦闷和彷徨,在他身上凝聚着“垮掉的一代”的许多特征。小说取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寓意是深刻而富含讽喻的。霍尔顿自己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却向往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己正在向悬崖跑去,还想拯救千千万万向悬崖跑去的孩子。 作家通过《麦田里的守望者》首先对美国 教育 进行了鞭挞。霍尔顿认为美国学校要把孩子“栽培成优秀的、有头脑的年轻人”完全是骗人的鬼话。“不少学生都是家里极有钱的,可在学校里照样全是贼。学校越贵族化,里面的贼也越多” [2](P136)。他恨透了“那个混账中学爱尔敦·希尔斯”。他说:“你有时间最好到男校去念书试试,里面全是些伪君子。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莱克;遇到橄榄球队比赛输了的时候,你还得装出挺在乎的样子,你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2](P138)。 他也痛恨中产阶级的家庭教育,美国家庭和学校使霍尔顿几乎生活在一种窒息的环境中。小小16岁就谈女人、酒和性,一方面固然是社会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他稚嫩的灵魂对美国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力的反抗。他生活在伪君子的环境中,连他唯一尊敬的老师也是个搞同性恋的,这对他的灵魂震撼极大。令霍尔顿最为困惑的是,正是这个伪君子向他说教,“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2](P182)。 “假模假式”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最著名的短语,也是霍尔顿最喜欢用的词汇之一。“假模假式”是他描写遇到的一切浅薄、伪善和自负的人与事物的总汇合。在第22章里,就在他阐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观念之前,他解释说所有的成年人都无一例外地假模假式,更糟糕的是,他们都看不到自己的虚伪。对霍尔顿来说,“假模假式”是周围一切错误事物的象征,而这也为他退回到自己愤世嫉俗的孤立世界里提供了借口。 尽管霍尔顿的观察过于简单,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准确。他是一个非常有见地的叙述者,而且他对周围那些虚伪的行为非常敏感。在整部小说中,他遇到许多真正虚伪、浅薄或假模假式的人,如:萨利·海斯、卡尔·路斯,而像毛里斯和桑妮之类的人则是社会的毒瘤。虽然霍尔顿花了很多精力去寻找别人身上的伪善,但他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假模假式。他的欺骗一般都毫无意义,而且他自己也说他被迫撒谎。例如:在去纽约的火车上,他对摩罗太太开了一个卑劣的、毫无必要的玩笑。他想使我们相信他是这个虚伪的世界里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他认为这个世界很简单,即美德和天真在栅栏的一边,而伪善和假模假式在另一边,但霍尔顿自己就是个反证。世界并不是像他想象和需要的那么简单,即使他自己也不能坚持他用来评价他人的非此即彼的标准。 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他独自在纽约城里闲逛了一天两夜,出没夜总会,与女人鬼混,酗酒。在他流浪街头和小客店之时,目睹了美国 社会 各种丑恶的方面,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霍尔顿身上,作家刻画了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面对复杂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