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
“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
【 内容 提要】
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认为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这个多年来被奉 为经典的论断,实际上是 历史 的误读,《呼兰河传》的 艺术 特质是喜剧性的幽默讽刺, 寂寞是作品的艺术表象。此时和端木在港的萧红,迎来了她创作最辉煌的年代,并无寂 寞可言。有关由此派生的萧红性格、感情、经历寂寞的传闻和对有关作家的贬损,都来 自人事的纠葛和男权的偏见。
1946年8月,在夜气如磐的上海,刚刚失去爱女,怀着锥心之痛的茅盾,以极其感伤的 笔调,为萧红写下了著名的《呼兰河传序》。寂寞的茅盾必然发现了寂寞的萧红,寂 寞的感情必然和小说中的独特美质、艺术氛围产生了共鸣。于是,作品“寂寞”,作者 “寂寞”,茅盾对其一言以蔽之;于是,“寂寞”论就成了流行半个多世纪的“经典” ,也成了从来无人质疑的评判。
“寂寞”,并非文本细读的 科学 结论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 中国 现代 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萧红的艺术天才,小 说的创新和独特风格,无疑都见诸这部作品中。因此,洞见这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 特质,对了解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对梳理中国现代小说艺术演变史,对萧红在中国 现代小说史上的定位,都至关重要。半个多世纪来,由于我们对权威结论的笃信和经典 论断的敬畏,在《呼兰河传》的 研究 上一直是在对茅盾的序言做诠释,一直是在围绕着 茅盾说的“寂寞”论、“童年回忆录”、“自传体”或“三个一”,即“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尤其是“寂寞”论作文章。萧红研究,萧红作 品研究,正是因此走入了一个不自觉的误区,萧红的天才和艺术创新,萧红的历史和人 生,正是因此被误读和歪曲。
谁都知道,解读一部作品,不能就作品论作品,不能离开对作家的生活经历、写作规 律、美学追求、思潮 影响 的全面考察。走近一个作家,不能光看本人的作品,不能只看 本人或别人一时一事的发言,不能忽视对客观事实的认定和 分析 。抑或是说,只有把作 品和作家放到一个大的系统中去观照,才能得出正确的、全新的结论。
基于此,我们认为,所谓的“寂寞”论,并非是文本细读的科学结论,在很大程度上 ,是感情的、直觉的、感性的判断。如果说《呼兰河传》真的“寂寞”,那么,这“寂 寞”是作品思想意旨的需要,是作家的刻意营构和艺术创造的表象,而不是作家生活的 反照和消极的流露。
这种艺术创造的表象植根于作品的思想指向。《呼兰河传》的反封建主题,对国民性 的强烈批判,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都是以长夜漫漫的黑暗 社会 ,特别是以遥远的东 北边城上个世纪20年代为背景的。那是一个“少女的青春换不到一顿饭吃,人肉和猪肉 一样上了市”的荒谬 时代 ,是一个“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噩梦时代。 当时,闻一多悲愤地唱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 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注:闻一多:《死水》。)。郭沫若愤激地呐喊:“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生在这样 阴秽的世界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要生锈!”(注:郭沫若:《女神》。)也正是在 这样的时代,鲁迅勾画了萧疏的荒村,描绘了毫无生气的鲁镇,茅盾表现了老通宝丰收 成灾的横祸,渲染了林老板夤夜出逃的落魄。同样,萧红此前创作的《生死场》,也生 动地展示了东北人民糊糊涂涂地生、浑浑噩噩地死的凄惨。这时代、这情景,岂只是“ 寂寞”所能概括得了的?于是,在以上这些作品中,作家们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大悲愤,“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大孤 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怜悯,真如大河天来,激涛澎湃。如果说,就感情的 抒发而言,这些作品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话,那么,《呼兰河传》充其量不过是“ 小弦切切如私语”罢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对前一部分作品,几乎没有人从感情的量 化上去分析,判定其是孤独或寂寞之作;对萧红和萧军在一起时创作的《生死场》也没 有人从感情浓淡上去理解,认定它是“寂寞”之作,却偏偏对《呼兰河传》得出了“寂 寞”的结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显而易见,是感情的因素,是非文学的因素,是二者 联手建构的双重批评标准,左右了正常的文学评论,颠覆了应有的文本细读。
我们这样的认识,绝非牵强,而是得自对那段历史实貌的考察和作家创作路向的检视 。如果我们采用发散式的逆向思维,进行一些换位思考,那么这种认识就将会得到进一 步的确认。比如,同是本时期创作的《马伯乐》,为什么就不是寂寞之作?同是思想消 极、情感苦闷,“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了”的作家,为什么其阴 影单单投射在《呼兰河传》上,而在《马伯乐》中竟不见端倪?
在小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近代文化批判中的一个矛盾情结_0.doc
- 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我国产生——评近年来中西学者的若干解释理论_0.doc
- 近年美国的卢作孚研究_0.doc
- 近年西方学者对文明问题的研究概况_0.doc
- 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与传播_0.doc
- 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与传播.doc
- 迦陵词学析疑.doc
- 通州区:探索构建区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doc
- 道家与道教的“理身理国”思想――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_0.doc
-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最近下载
- 【课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解读.pptx VIP
- 桩基及围护技术标含施工方案.pdf VIP
- 小学写人记事类作文方法讲解(课件PPT;42页).pptx VIP
- 学校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英剧剧本唐顿庄园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281.docx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技术模拟39.docx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42.docx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301.docx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73.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