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杜甫《望岳》“集评”注译评析.docVIP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杜甫《望岳》“集评”注译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杜甫《望岳》“集评”注译评析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杜甫《望岳》“集评”注译评析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杜甫《望岳》集评注译评析 杜甫《望岳》入选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二卷,原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后附集评两段,现录入并加注释如下:   (一)(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望岳》诗凡三首,此望东岳也,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袛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钟神秀,在岳势前推出;割昏晓,就岳势上点出。荡胸、决眦,明逗望字。末聊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二)(清)施補华《岘傭说诗》:《望岳》一题,如若他人手,不知作多少语,少陵祇以四韵了之,弥见简劲。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一、集评注释:   浦起龙(公元1679一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自署东山外史,晚号三山伧父。康熙三十七年中秀才,翌年乡试落第,此后屡试不中,困顿场屋30余年,由于科场受挫,他对八股文渐感厌倦,转而欣赏杜甫诗作,参考宋至清历代各家的杜诗注本,注重诗的历史背景,考核史实,对杜诗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潜心进行研究。于雍正二年(1724年)写成《读杜心解》。逗:投合、结合,引申照应。压卷:是指第一篇。作镇: 镇守一方。施補华(1835-1890),清代诗人,字均甫,浙江乌程人,著有《砚傭说诗》,主要评说汉、魏、唐、宋各代诗人诗作,有精彩见解。刊印时误砚为岘,将错就错,故成《岘傭说诗》。   二、集评今译:   (一)(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本诗望东岳泰山,起起伏伏的山脉,连绵不断的山峰,写泰山的气势只用青未了三个字,却胜过千百句的描述。钟神秀,让泰山美景展示在读者面前,突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割昏晓,将泰山山势高峻展示给读者。 割字,恰当的描绘了泰山的奇险。 荡胸,心胸激荡起伏;决眦,犹言裂绝目眶地极目张望;都在凸显望字。结尾诗人则由现在的望山而联想到以后登山,透过这一层继而抒发了他的壮怀。由此展现了杜甫的心胸气魄,把这首诗作为杜甫早期诗歌的第一首,确实总览全局。   (二)(清)施補华《岘傭说诗》:《望岳》这个诗题,如果到别人的手里,不知道要写多少话,杜甫只用四联,简洁有力地描绘出泰山的雄劲。齐鲁青未了只用了五个字,却将连绵数千里的山脉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可以用雄阔二字来概括了。   三、集评扩展增补:   (一)(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1]   (二)(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 [2]   (三)(清)金圣叹《杜诗解》 岳字已难着语,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生当日有题无诗时,何等经营惨淡。[3]   四、作品评价鉴赏:   杜甫(712-770),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13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社审言是武后时的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七岁便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壮游》),二十岁以后十余年中过着漫游的生活。杜诗诗风况郁顿挫,格律谨严多变,笔调雄健严谨,有《杜工部集》传世,《望岳》是杜甫年青时作。   杜甫一生写有三首《望岳》,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咏泰山的《望岳》体现了青年时期的杜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全诗从望处着笔,虽无 望字,却句句写望。从不同角度的望描绘了泰山雄壮的气势及作者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首联突出远望之色。岱宗夫如何?泰山怎样呢?以一设问句开篇,透露出杜甫对闻名遐迩的五岳之尊的惊叹仰慕之情,自然的引出了下面不同角度的映象描绘。第二句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横跨齐、鲁两国之地,一片青黛色,似乎没有尽头。首联写泰山之大、之广、之苍翠,是远望之景,仰视看到之景,并且是晨望所见之景。   颔联突出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造化,大自然;钟,聚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钟于这巍巍泰山,像是得到了造化的偏爱,将泰山倾注成无与伦比的杰作,赋予了大自然有情有义,赞叹泰山的独一无二。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之高。刹那间,在同一时刻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的风景呈人目前。用割字,一写出山势之奇险,犹如劈开一般;二是作者对泰山的壮丽景观近距离的观察后的赞叹。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作者初望泰山,那么第三联作者则转入细望之境。缭绕在高耸山峰间的滚滚白云,诗人的情志也似这云雾般,在心中层层升起。一句荡胸生层云,让主客体完全融合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