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咀华二集》版本考_0
《咀华二集》版本考
不过困难的是,初版本到底包括哪几篇文章很难得到最终确认,这里的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得不带有揣测的性质。以初版本的出版时间为界,前面三篇文章肯定没有什么 问题 ,根据李健吾在《小蓝本子》中所述,论及萧军、叶紫和夏衍的文章也应该收在里面”,至于附录《关于现实》则因为查不到写作时间及原刊出处而不得而知,而后面三篇文章明显属于增订的 内容 ,“跋”中提到集子中共收“八篇”文章,因而也只能是再版时增加的,初版本决不可能收入。由于忽视了这两个版本的区别,有些 研究 者在征引后面三篇论文以及“跋”时,一概写成1942年版,就闹出笑话了。
在最近初版的一本文学批评选本:里,曾提到《咀华二集》的初版本有一篇序言,这篇“序”曾经以《假如我是》为题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这篇文章是李健吾为“文艺”副刊的“书评”专刊“作家们怎样论书评”而写的,署名李健吾,而不是刘西渭,依照《咀华集》的惯例,不大可能会移用作《咀华二集》的“序”,我想编者的根据很有可能来自于《李健吾文学评论选》,这本选集有两个“序”,“序一”由《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跋”组合而成”,“序二”就是那篇《假如我是》。
这样看来,《咀华二集》初版本应该是一本相当薄的小册子。《咀华二集》为何出得如此匆忙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两个。1936年12月,在巴金的擘划下,创办不久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李健吾的《咀华集》,这本风格独特的批评集在出版后受到了高度的评价,这使得文化生活出版社在1942年趁热打铁,急忙推出《咀华二集》。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据韩石山先生介绍,巴金以及文化生活出版社对李健吾相当关照,凡是李健吾的作品,总是无一例外地给以出版,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健吾滞留上海,生计艰难,巴金将李健吾的剧本搜集在一起,为他出版了《健吾戏剧集》一二两种”。据此推测,《咀华二集》的出版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注释:
[1]尤淑芬,《咀华集·重印后记》,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李健吾在散文《小蓝本子》中也确认《咀华二集》“被敌伪没收”,但他提到日本宪兵“从家里搜到的不是大成问题的《咀华二集》”,而是一本读书笔记“小蓝本子”。
[2]刘西渭,《陆蠡的散文》,《咀华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杜1947年版。
[3]参看李济生编著,《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另外可参见孙晶著《文化生活出版社与 现代 文学》,广西 教育 出版杜1999年版。
[4]李健吾,《李健吾文学评论选》,1983年3月版。其实李健吾这句话也不全对,或许是刚刚出版有《李健吾戏剧评论选》,这个选本没有收入李健吾论及曹禺、夏衍、茅盾等人戏剧的文章,故算不得三个版本的“全部文字”。
[5]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咀华记余》,《文汇报·世纪风》1945年9月7日;《咀华记余——刘西渭是我的仇敌》,《文汇报·世纪风》1945年9月10日;《咀华记佘——无题》,《文汇报·世纪风》1945年9月12;《咀华记余》,《文汇报·世纪风》1946年8月16。关于“咀华记余”有没有成书,也曾经是个问题。李健吾的女儿李维永在整理其父的著作时,也疑心出过一本《咀华记余》;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 中国 斯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杜1978年版)中也认为有这本书;不过,据韩石山先生在《李健吾传》(北岳文艺出版杜1996年版)中考证,李健吾写过,想写成一本书,却没有写完。比较而言,韩的说法是可信的。
[6]李健吾,《小蓝本子》,文收《切梦刀》,上海文化生活出版杜1948年版。
[7]李国华编,《文学批评名篇选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假如我是》,署名李健吾,刊于《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5月9日。
[9]主要是把《咀华二集,跋》中介绍性的六段文字砍去了。
[10]韩石山著,《李健吾与巴金》,文收《文坛剑戟录》,中央编译出版杜1996年8月版。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