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苔花集》到《古今集》:被迫“纯文学”
《苔花集》到《古今集》:被迫“纯文学”
《苔花集》到《古今集》:被迫纯文学
一、批评家黄秋耘
在写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读了许多黄秋耘先生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不仅是才情学问,人格也是重要的理由。90年代,不止一次有这样的念头:回老家揭阳路过广州,一定要去拜访、请教,表示我的敬意。但我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加上见名人面总有不自禁的恐惧,因而到他去世也没有实现。,
作为当代作家,黄秋耘(1918-2001)给读者留下记忆的,可能是他写于60年代初的短篇《杜子美还乡》,和80年代的散文《丁香花下》。其实,《杜子美还家》和《丁香花下》,艺术都不算出色,在当代,黄秋耘的功绩应该是批评方面。《苔花集》和《古今集》五六十年代的两个文学评论集。前者出版于1957年,后者出版于1962年;但两个集子的面貌却有很大差异。这显示了以1957年为分界线黄秋耘的状况、写作发生的变化。
《苔花集》出版者是新文艺出版社,署名黄秋云,是只有81页的小32开本小册子,朴素的灰白色封面;现在当然再不会有这样寒碜的出版物了。它收入黄秋耘1956到1957近两年的27篇文艺短论。扉页引录清代郑板桥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得以知道书名的来源。
黄秋耘30年代参加抗日学生运动,加入中共,40年代从事地下工作和文化方面的活动,在50年代也算是老革命了。50年代初任职广州、福建等地的报刊和通讯社。1954年,中国作协副主席邵荃麟提议,将他调任刚创办的《文艺学习》编委。在1956至1957年的文学革新潮流中,黄秋耘是积极分子。他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是他与主编韦君宜等一起,主持《文艺学习》在1956年底到1957年初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这一讨论,是十七年中为数不多的有深度,也较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一次;除了读者来稿外,先后组织、刊发李长之、彭慧、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马寒冰、秦兆阳、唐挚、刘宾雁、康濯、艾芜等作家、批评家的文章。《文艺学习》原是面向青年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普及性刊物,但这次讨论,显然超越这一定位。
这个时期黄秋耘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发表了针对文艺现状的系列短论,如收入《苔花集》中的《启示》《肯定生活与批判生活》《锈损了灵魂的悲剧》等。《肯定生活与批判生活》登载于《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原来题目是《不要在人民的疾苦目前闭上眼睛》,可能是过于刺眼,收入集子改了题名,个别文字也有改动。《苔花集》出版后,他还写了《犬儒的刺》(《文艺学习》1957年第5期)和《刺在哪里?》(《文艺学习》1957年的6期),这是当年影响很大的两篇文章。下面,摘引他的几段文字,可以见识他当年的一些主要言论:
缺少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心,缺少对生活的高度热情,缺少己饥己溺,民胞物与的人道主义精神,缺少死守真理,以据庸愚的大勇主义精神,就没有崇高的人格,也没有崇高的艺术,剩下来的只不过是美丽的谎言和空虚的偶像。(《启示》)
庄子说,哀莫大干心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冷淡和麻木就是犯罪的行为。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样的坚韧革命斗志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则不足与语人生,更不足与语艺术。(《启示》)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病态的悲观主义是可怕的、危险的,但是廉价的乐观主义也同样有害。今天在我们的土地上,还有灾荒,还有饥馑,还有传染病在流行,还有官僚主义在肆虐,作为一个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艺术家,是不应该在现实生活面前,在人民的困难和痛苦面前心安理得地保持缄默的。(《肯定生活与批判生活》)
(文艺界存在随声附和、推波助澜现象,有些人善于见风使舵,毫无特操。是什么东西使得他像蜥蜴那样善于变色?)是对于舆论的压力和传统的权威的畏惧,是利害之心重于是非之心鲁迅先生说得好: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如此的不同。(《犬儒的刺》)
西蒙诺夫在谈论苏联文学界的现状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不管木刺埋在肉里多么深,为了不致使它溃烂,就必须把它拔出来我们的肉里也埋着一根刺,这根刺埋得那么久,那么深,有些人甚至习以为常,不觉得痛苦了。这刺,就是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害处。
在讨论我们文学界的现状时,许多同志都为目前文学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的低落耽忧,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的文坛充斥着不少平庸的、灰色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我以为,教条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对于创作的桎梏,强使作家接受一种认为文学作品只应歌颂光明面,不应揭露阴暗面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刺在哪里?》)
黄秋耘还没有明说地批评那个时期文艺界的思想斗争(如1955年中国作协秘密批判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事件)说:是结束这一切与人生毫无价值的痛苦的时候了,是除去这一切制造并赏玩痛苦的昏迷和强暴的时候了。它们体现了黄秋耘所坚持的启蒙主义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灵魂”与“独特”的文学旨归(评论).doc
- “现当代文学与云南”学术研讨会召开.doc
- “瘦诗人”做起了”小粉红花”的梦——我读《秋夜》_0.doc
- “知行合一”理念与古代文学课程“听、说、读、写、唱”五位一体教学法探索.doc
- “礼”与“理”的叛逆.doc
- “秋”字开头的唐诗佳句.doc
- “者“字的词性分析及语法和语义功能.doc
- “胜”“败”再探.doc
- “舆论绑架”富人与媒体逼视-试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doc
- “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