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
第34 卷第6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4, No.6
2015 年6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June, 2015
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
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
——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1 2,3 2 1
杨 忍 ,刘彦随 ,龙花楼 ,陈呈奕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指向性机理,将丰富乡村地理学及村庄规划学
科的研究内容。以农村居民点用地矢量数据为基础,集成格网统计、地理探测器和Logistic 回
归等研究方法,定量识别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地域格局及空间指向性特征。主要结论
如下:①农村聚落密度和分散程度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传统农区乡村聚落密度较高。②
黄淮海、鲁南等传统农区,大多农民处于“城乡双漂”的生计状态,助推农村聚落用地持续扩张,
在5 km×5 km 网格单元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多数超过3 km2 。③ 中心地城市的持续外扩,
外围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随之转变消失。④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交通指向、中心
地指向、耕地资源禀赋指向、环境宜居地域指向等指向性特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地理探测器;乡村空间重构;乡村地理学;环渤海地区
DOI: 10.11821/dlyj201506007
1 引言
乡村是指非城市的广大区域,聚落是指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场所。乡村聚落为乡村
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农村居民与周围自然、经
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过程和结果[1-5] ,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
间是区域 “三生”空间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的结构、形态、景观演变及用地变化等
是历来都是乡村地理学研究对象[6] ,也是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乡村聚
落承载传统农业生产与加工的地域功能,在农业社会,受到农业科学技术约束,农村聚
落形态与规模直接和耕地资源禀赋和农村人口规模紧密相关,耕作半径的大小对乡村聚
落形态产生直接影响[7] 。伴随城乡发展转型,农村地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发生巨大变
化,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不断加强,以劳动力和土地为典型的乡村地域生产要素
大量非农化转变,乡村地域人口过疏化,社会形态 “空巢化”,“人走屋空”的农村空心
化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乡村地域系统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土地利用的形
收稿日期:2014-11-30; 修订日期:2015-04-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15lgpy34);中山
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项目;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项基金 (J2014ZC07 )
作者简介:杨忍 (1984- ),男,贵州毕节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乡村转型、村镇规划、城乡空间转型重构、土
地利用规划管理及GIS 应用研究。E-mail: yangren0514@163.com
通讯作者:刘彦随 (1965- ),男,陕西绥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
E-mail: liuys@
1077-1087 页
1078 地 理 研 究 34 卷
[8]
态发生显著变化 ,致使乡村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产生了剧烈变化,农村土地利用形态发
生转型[9,10] ,乡村地域空间面临生产性向后生产性转型。近20 年来,地理学学界的城市研
究偏向,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缓慢,国内乡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