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近年日本元明清诗文研究
论近年日本元明清诗文研究
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论文关键词:日本;近年;元明清诗文
论文摘 要:本文综述日本近年来元明清诗文研究的情况,显示日本学者在选题和方法上的特点,以及与我 国学 界研究旨趣的异同。
元明清诗文的研究在中国古典 文学 的研究中相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诗文研究,相对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客观上,也许元明清诗文的成就不及前代辉煌,而元明清又是戏曲小说异军突起的时代,但是,在这800年中毕竟创作了数量超乎前代的诗集文集,作为一种文学的存在,似乎又不能有所轻忽。元明清诗文研究近3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基础的部分,如文学史料的整理、作家别集的笺校等,成果颇丰,诗文流派和作家的研究也有许多论著问世,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新进。21世纪以来,在元明清诗文研究领域,作为中国学研究比较发达的日本,他们研究的现状如何,中国元明清文学研究的在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处于什么位置,关注点有哪些,在观点和方法等方面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呢?
首先,我拿几本日本权威的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选题作一个 统计 ,这个统计或许大体可以反映元明清诗文研究在整个文学研究中所占的比重。日本中国文学研究的重镇京都大学《东方学报》2002—2006年共发表论文31篇,其中有3篇元明清诗文研究,一是元代社會和 文化 研究 班编的《(事林广记)学校类译注》,二是金文京先生的《(事林广记) 刑法 类·公理类译注》,三是古松崇志先生的《元代(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编纂的过程》(日文原标题(元代[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编纂の過程)。这3篇都是文献研究。日本东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2002—2006年发表论文32篇,其中关于明清文学研究的有5篇,包括矶部彰先生的《世德堂刊西游记的版本研究》、矶部佑子先生的《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在东亚的影响》以及花登正宏先生的《关于明代非坊刻本小学书的刊行》、伊原大策先生的《新 汉语 “出发”的诞生》。这其中前两篇为明清小说研究,后两篇则为 语言 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日本中国诗文研究会编的《中国诗文论丛》,2002—2005年共发表论文26篇,其中明清文学只有两篇,一篇是中野清先生的《袁枚(子不语)的增补》,一篇是尤侗研究会连续译注的《拟明史乐府》。统计表明,日本的元明清诗文研究在中国文学各个门类的研究中,与中国学界一样,也是比较冷落和寂寥的部门。
然而日本学者的选题却与中国有明显的差异。这里不妨罗列一下近年的论文题目,从中可以大致看出日本学者的关注点以及他们在研究方面的旨趣。佐藤一郎的《乾隆帝左右文臣的角色——御选(唐宋诗醇)和沈德潜》(《國學院雜志)106-11),有木大輔的《从曹寅的奏折看御定(全唐诗)的成书过程》(《日本中圃學會報》58,2006),佐藤浩一的《关于仇兆鳌(杜诗详注)的音注》(《日本中國學會報)58,2006),市瀨信子的《袁枚和杭州詩会》(《中国中世文學研究》49),三浦秀一的《明善·观我·野同——明桐城方氏的家学和继承》(《柬洋史研究》64-2),小川恒男的《关于黄遵宪(入境庐杂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2005,12-3),林香奈的《黄遵宪笔下的日本汉诗——以(日本杂事诗)第七十六、七十七首为中心》(《和漠語文研究》4.2006.11),矢田博士的《关于傅咸的(四言赠答诗)》(《中国詩文論叢》24),朴春丽的《長崎的(明清乐)和中国的(明清时调小曲)》(《文化科學研究》17),相川政行的《从清代士大夫的尺牍看刘熙載的人物和书论(书气的考察——以(书概)第二一二章书气分析为中心》(《立正大學文學部論叢》123),浅井邦昭的《刘大魁文论和八股文批评》(《金城学院大學論集》人文科学编2),玉木尚之的《读曹宗墦(驳声无哀乐论)——围绕(驳声无哀乐论)》(《柬洋古典学研究》20,広岛大学柬洋古典学研究会),董明、鹤岛俊一郎的《陈元赞其诗其人》(《復刊柬洋文化》94),土肥克己的《杨朝英和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中的江西文化背景》(《未名》23),要木纯一的《关于杨维桢(小乐府)》(《岛答案言語文化》19),鹫尾正明的《(寒花)和(如兰)——归有光的文学和(花)》(《国士舘大學人文學會紀要》38),江尻彻诚的《关于陈启源(毛诗稽古编)的诗序论》(《日本中国學會報》57),菅野智明的《陶濬宜(稷山论书绝句)诞生的背景》(《墨》175),铃木敏雄的《王船山(和白沙)诗考》(《中国中世文學研究》48),平良妙子的《冊封使节来琉時的诗文交流——以(渡琉日记)为中心》(《集刊东洋学》94),三野丰浩的《姚鼐(今体诗抄)收录的陆游七言律诗》(《愛知大學文學論叢》132),大平桂一的《戴名世和(忧庵集)》(《国際文化》6.2005.3),坂出祥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