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的大智慧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青园课程.精诵读》 成童读书讲论贵多于诵习,而童蒙则以诵习为主,讲论之功止解大义已足,不可躐等求速。盖童蒙知识未开,多有记性,诵读既熟,便终身可以不忘。读书之道,遍数愈多愈好,量其材力而授之。书能诵百行者授以五十,而以读百行之功力读之,则遍数可以加多。背诵后复读百遍,而日日又兼所授者并读,或五日或十日,再从头逐节抽退,则书无不可熟。 《问青园课程.精诵读》 读时最要真切安详,宜中声不宜急疾,取其静也;宜重声不宜模糊,取其真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心到眼到口到,而又从容精细,自然字字清楚。读熟后再限千遍,使其言皆若出于己之口尤善。而读时记数,宜力戒伪妄,方能踏实。 《问青园课程.精诵读》 书宜就《广三字经》中所载,循序读之。《小学》、《近思录》、《四书》、《五经》皆宜读注,若限以资力而不能读注者,先读正文,俟后追补。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且义纵有不明,思索亦易。精思由于熟读,以后根基胥筑于此,所关非细,切勿轻视。 《节韵幼仪.释字》 日久加余课,释字三两个。 弟子若不能晓,即以方言为佐。 释字千余,便可说书。 说书勿在多,简明自豁如。 其中有关身与伦,随说尔能如此做,是好人 又或有关君与民,随说他日如此做,是良臣 先入言为主,灌溉葆天真。 写字 《节韵幼仪.写字》 写字置工拙,专心先把笔。 心正则笔正,笔正方有力。 字画求端正,下笔毋急促。 错落欹斜,由心不属。 写字以大为利器,小则腕拘初学忌。 初学断勿多,先写“上”、“大”两字, 务期整齐然后换,教者学者均容易。 放笔研墨宜轻,勿使有声。 毋溅污于外,毋戏书几案门庭。 《问青园课程.习艺能》 《周礼》三物,兴贤并重六艺。成学以礼、乐为要,蒙童则以书、数为先。作书之道,用笔结字,胥有法则,《书法正传》粗具梗概,须细玩之。临帖不可忽彼忽此,无论颜、柳、欧、虞,总宜专习一家,终身不易。写字最能收心,要一笔一画,端端正正,不可潦草。临帖可书帖体,若抄书录文,则依正体及承用者书之。虫书、鸟篆非今时所急,可以不学。篆、隶则宜兼习,即不工可也,却不可不知不能。 歌诗 吕坤:《社学要略》 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係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古诗如陟岵,蓼莪,凯风,以上父母。棠棣,小明,杕杜,以上兄弟。江汉,出东门,以上男女。鸡鸣,雄雉,以上夫妇。燕燕,嫡妾。伐木,朋友。芄兰。童子。葛藟,民穷。相鼠,教礼。伐檀,训义,采苓青蝇,戒谗。蟋蟀,瓠叶,示俭。采苹,重祀。白驹,悦贤。至于汉魏以来,乐府古诗,近世教民俗语。凡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日讲一章。其新声艳语,但有习学者。访知重责。训蒙约后,附集诗歌,即此意也。 王阳明:《训蒙大意》 今教童子者,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培植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王阳明:《训蒙大意》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戏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王阳明:《训蒙大意》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王阳明:《训蒙大意》 若近世之训蒙者.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王阳明:《训蒙大意》 凡歌诗. 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 心气和平矣。 王阳明:《训蒙大意》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 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 则知所施矣。 陆桴亭:《论小学》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开机之动。歌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因其歌舞,教以礼乐,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人教子,宽者或流于放荡,严者并遏其天机,皆不识圣人礼乐之意。欲蒙养之端难矣。 《节韵幼仪.歌诗》 歌诗养天机,即将此诗歌。 此诗歌能熟,礼之用弥和。 善歌使继声,其如童子何。 先生高声倡,弟子随声和。 如此两三周,天籁自能播。 高下抑扬间,反复知顿挫。 周旋揖让时,趋向易劝课。 性情得其正,用以化骄惰。 解经 唐彪:《父师善诱法》 凡书随读随解,则能明晰其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