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练习要点
答案 本文标题有显性和隐性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答案 导语部分(第1~3段),“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主体部分(第4~26段),回顾一代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结尾部分(第27~30段),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答案 (1)内容:第1~3段是本文的导语。点明了“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结果是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特点:本文的导语运用了描述式和评论式两种写作方式。 ①描述式: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的”,“神舟”五号是“乳白色的”,发射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些细致的描绘,给人形象化的立体感和近距离接触的现场感,并激发读者满怀热情地进入到那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这是描述式导语的优点。 ②评论式:作者在描绘这一壮举的同时对其意义做了评论:“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两种写法的运用,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答案 ①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②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③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④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⑤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⑦“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⑧“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⑨“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⑩“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答案 ①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②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③事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④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答案 倒叙。要写中国航天员飞入太空的航程,先写这一航程的最终结果,突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历史意义,给人以振奋人心的鼓舞,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 答案 这些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答案 “几百年”是针对梦想说的,大约是从明代万户开始的,因为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近半个世纪”是从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说起的。 第4段是过渡段,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 “只有……但……”指出了第一次发射在中国奔向太空的旅程中的重大意义,这是中国迈出的关键一步。 答案 (1)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2)催化剂:形象地说明了“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答案 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再次开始探索太空,所以说“又开始了”。 因为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其粗略的、表面的,对于真正的研制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答案 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答案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的真实性特点。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答案 答案 本文是一篇新闻。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新”。“新”是指新闻的内容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迅速反映客观现实。“神舟”五号的发射具有这一特点,并且也是举国关注的大事。把这样的壮举放在开始,一是说明事件的重要,二是符合新闻这一文体的特点。结尾也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一是属于前面叙述的飞向太空漫漫征程的事迹的一部分,二是与主体部分的第一段进行照应,形成一个圆合而严密的结构。 答案一 不好。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不能让人产生误解。本课的这种浪漫主义的笔法,不够严谨,不符合新闻的一般要求。 答案二 好。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性,主要是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如文中“嫦娥奔月”的传说,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就让读者多了一份轻松;再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专题二与诸子登岘山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课件苏教版必修四.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质量检测(三) 高考仿真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 《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标准化考评(2007版以上软才可以实现超级链接).pptx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课件:第6单元 第2板块.ppt
- 《管理中的关键对话》之《如何将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任务分配给下属》.ppt
- 《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教学资源book3U2.ppt
- 《管理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doc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讲读1 老 虎.ppt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讲读2 石榴.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