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分解.ppt

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标:通力合作,完成学习目标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 王室衰微,诸候崛起 “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社会大变革 孔庙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府 圣府大门 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至圣林 (一)孔子创立(春秋晚期)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主张 (1)思想上: 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为政以德”;恢复礼乐制度,“克己复礼”。 二、儒家的形成过程 (3)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 编订整理出“六经” : 《诗》《礼》《书》《易》《乐》《春秋》 (4)伦理观上:主张 “性相近” 1、孟子 2、荀子 (二)孟子、荀子总结改造(战国时期)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民本思想) 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3、孟子和荀子的贡献:经过两者的总结和改造, 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仁的 思想 民本 思想 人性论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同 异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儒家 老子的思想: 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②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塞翁失马; 福祸相依 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 庄子的哲学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主的权力 法家 (1)兼爱 (2)非攻 (3)尚贤 (4)节俭 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道家、法家和墨家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节俭 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张君主以法治国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背景:百家争鸣 创立:孔子 发展:孟子、荀子 儒家学说产生与发展 小结:巩固学习成果 其他学派:道家、法家、墨家 儒家: 法家: 道家: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习说话的现象?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