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绪言要点
材料科学 * 课程结构 1.绪言(专题1) 2.正文 3.结束语(专题5) 原子结构(专题2) 分子结构(专题3) 物质性质(专题4)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结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密 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脉络。 4.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5.感受科学家探索物质结构征程中的坚毅和执着,树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6.领悟物质结构的探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课时建议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课时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课时 1。化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石器时代: (2)陶器时代: (3)铜器时代: (4)铁器时代: 人类生产发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 2。近代化学发展里程 (4)1869年后门捷列夫揭示元素周期律; (1)18世纪,波义耳(化学之父) 最早提出元素的科学定义; (2)19世纪初,道尔顿(原子之父) 提出了原子学说; (3)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说; (5)1901年约瑟夫·汤姆生 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6)1909年,卢瑟福从得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 (7)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8)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碳原子的四价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构型 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有机合成可 “按图索骥” 电子 氢原子光谱 元素的放射性 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 红外光谱 电子显微 原子吸收光谱 X射线衍射 (9)实验方法上的改进: 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 道尔顿:原子学说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 模型 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1803 1904 1911 1913 1926 3。物质结构的发展历史 1。四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年)总结了前辈思想家的理论,发展成四元素学说。他认为万物是由原始物质生成,是由内部发展起来的;物质的基本性质是热、冷、湿、干,把它们成对地组合,得出四元素:火、空气、土、水,如图所示。 水是又冷又湿的东西的典型, 火是又热又干的东西的典型。 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源于一系列感性认识的积累,科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和促进对物质世界的新发现和再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4。对物质结构的发展历史的“认识” 3。原子分子论: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1776—1856),在总结盖·吕萨克关于气体反应体积比规律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气体分子可以由几个原子构成,还确定了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开辟了一条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新途径。但是,这个假设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当时,化学界的权威道尔顿和贝采里乌斯都反对阿伏加德罗假说,他们认为由相同原子组成分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到1860年,由于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的工作,阿伏加德罗假说才得到公认。国际化学界接受了50年前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分子假说,确立了原子分子论:不同元素代表不同原子,原子按一定方式结合成分子,分子又组成物质,分子结构直接决定分子的性质。现在阿伏加德罗假说已经被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许多事实所证实,成为公认的一条定律了。 1.1811年,人们发现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中各气体的体积互成简单的整数比。例如,1体积氯气和1体积氢气反应生成2体积氯化氢:根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如果氯气和氢气分别由氯原子、氢原子组成,那么氯化氢又由什么组成? 2.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发展虽有重大的贡献,但它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根据你对原子的认识,试分析道尔顿原子论的缺陷所在,并与同学交流。 卢瑟福(E.Rutherford)的“行星模型”。卢瑟福用α粒子束(He2+)轰击一块金箔,并用荧光屏探测α粒子(He2+)方向改变的程度。 ZnS屏 α粒子束 铅块 屏 卢瑟福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依据: 4。元素周期律(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演变也是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 (1)1789—1859年,元素周期律发现前的摸索阶段。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他的专著《化学纲要》一书中,把已知的33种元素分成了气体元素、非金属、金属、能成盐之土质等四类。 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元素组”学说。当时它归纳出5个“三元素”组,即 Li Na K Ca Sr Ba P As Sb S Se Te Cl Br I (2)1860—1889年,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和鞏固階段。 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发现元素的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材篇】培训资料1.1版.ppt
- 【精益生产培训系列课程】工业工程之抽查法.ppt
-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湘教版)必记知识点.doc
- 高二地理上学期月考.doc
- 高二下生物半期考前复习知识整理(必修三3-6章).ppt
- 高二地理周日第三次考试试题.doc
- 高二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
-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热身试题以及答案.docx
- 【语文】-2016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非常有用-绝对精品).doc
- 【语文】_2016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非常有用_绝对精品).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