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防治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防治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我镇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结合我镇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经验,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危害症状 浸染循环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53-0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当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目前我镇种植马铃薯已达7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0%以上。其中,春马铃薯达5.5万亩,冬早马铃薯1.5万亩。马铃薯作为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大范围的种植。但由于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偏低,且后期管理不合理,以及种植的品种不断退化及品种更新较慢,将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及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危害较大,损失严重,给我镇马铃薯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为此,搞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是保证马铃薯产量,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1 病原菌 马铃薯晚疫病菌属真菌中的卵菌 1.1 病菌形态 病菌菌丝多核、无色、无隔。在病叶上产生的白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孢子梗和孢子囊。孢子梗从寄主的气孔中伸出,无色,有1-4个分枝,在每个分枝的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包、卵圆形,顶端有乳突。孢子囊盟发方式分为直接盟发和间接盟发两种。间接明发是在低温高湿条件的盟发,盟发产生的芽管再次侵入寄主;直接萌发是在温度高于15℃时,孢子囊直接明发产生芽管而侵入寄主。孢子梗顶端形成孢子囊后,孢子梗可继续生长而将孢子囊推向一旁,并在顶端又再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寄主,在生产季节中病菌可多代重复侵染 1.2 寄生性 晚疫病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强的真菌,只有在特定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形成孢子囊或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孢子囊。晚疫病菌的寄主较少,主要针对马铃薯、番茄等栽培植物。但马铃薯晚疫病菌较少侵染番茄,而番茄晚疫病菌可以侵染除较多的马铃薯品种 2 危害症状 ?R铃薯晚疫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叶柄、茎及块茎。叶片受害: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遇潮湿天气,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叶片背较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主脉及叶柄,导致叶片萎蔫下垂,遇干燥气候,病斑干枯变褐。茎杆受害:初期呈稍凹陷的条斑,遇潮湿天气,表面产生白霉。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病斑,主要呈淡褐色或者灰紫色,轻微下陷,但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如果土壤比较干旱,病薯则发硬干缩;但如果湿度较大,则会出现白霉,病薯易发生并发症,往往被其它病菌侵染而软腐;薯块受害后可以在田间腐烂,也可以在入窖后大批腐烂在储藏室或储藏窖内 3 侵染循环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土壤中、病残组织及染病的自生苗上越冬。次年春天,播种薯种时,如果其携带病菌,则导致少部分薯种失去发芽能力或未出土即死亡,还可能使受侵的薯芽出土后在茎上形成条斑,进而成为晚疫病的病源传播中心。环境潮湿多雨时,中心病株的病斑上所形成的孢子囊通过气流以及雨水进行传播,进而导致周围植株或其他部位感然病菌。病菌大多喜欢凉爽、潮湿的环境,因此在高湿或阴雨、多雾、多露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并大量繁殖,可能对植株造成再次侵染,加重病害 4 发生、流行条件 4.1 气象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疾病。引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气候环境条件也很重要。在高湿、凉爽的条件下,晚疫病菌比较活跃,容易迅速爆发,整个发病过程不超过15天。在我镇马铃薯种植地区大部分在二半山至高寒山区。而这些地区在马铃薯生育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气候温凉、长期阴雨绵绵、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多雾。所以,近年来我镇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一年比一年加重 4.2 品种抗病性 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的差异,抗病力强的品种发病较晚,发病后病势发展也缓慢;而感病品种发病早,一经发病后则很快蔓延到全田 4.3 生育期 马铃薯生育期不同,抗病性也不同。芽期最易感病,以后抗病逐渐加强,到现雷期又逐渐降弱,开花期又易感病。因此、田间病害的流行也多从开花期开始 4.4 土壤、种薯带菌 晚疫病菌主要通过薯种或者土壤对马铃薯进行危害。播种的薯种如果携带病菌,且未经过严格消毒,将直接引发晚疫病;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马铃薯,晚疫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并传播给下一茬马铃薯 4.5 栽培管理 作茄科作物的后作,则易遭受茄科作物的许多共同病虫害,所以发病重。适期播种,可使马铃薯各生育期处于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良好,增强抗病力,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