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
感性哲学:梅洛一庞蒂现象学文论的始基
贾 玮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梅洛一庞蒂借助于文学艺术的现象学研究,展开了感性哲学之旅,并针对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批
判。由此为我们提供了超越鲍姆嘉通美学局限的可能与方向。
关键词:感性哲学;感性学;知觉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一0429(2014)02—0025—07
面对一个木箱,我们说我们看到了一个木箱,事实上,我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们最多只能看到该
木箱的三个面。在此,不得不把我们所看到的与木箱本身区别开来。我们称其为木箱时,就已经用概念
归类代替了自己对于这一流动实在的经验,我们把一个独特的、实际经验到的实存与这一实存的本质联
系在一起。虽然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我们至多只能看到该木箱的某几个面,我们却能据此认定这是一
个木箱。这样的认定如何可能?这正是通过人类特有的象征行为所实现的“完形”:我们对于“木箱”的
认定事实上就是给与我们所面对的这一团感性事物一种形式,这也就是“赋形”活动。从这一层面而
言,形式是构成心理个体的一个部分,赋形活动使得在知觉中“物质蕴涵形式”。我们于此也看到形式
与质料的原始关联及为何要说形式与质料不可分离。
尽管每一个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部分不同,我们却共同将此物称为木箱,这实际上意味着
木箱的总体结构对于我们是相同的,这一结构具有着主体间的真理价值。于此,个体与群体在知觉层面
呈现出共生关系。用梅洛一庞蒂的话来说,“我们引入的区分应是经验到东西(1ev6cu)与认识到的东
西(1e
被框定在心理学与生理学之中,因此被看作不可相信的甚至需要被遗弃或压制的某种生理本能,认识也
习惯于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蔑视着经验所得,这种区分就是要探索知觉的可信与传统认识的虚妄之
处。由此庞蒂拒绝了海德格尔将“知觉视为躯体偶然引发的直觉部分”怛儿”’的看法,知觉需要彻底摆脱
这种碎片式的理解。
知觉活动与生存背景的彼此交织、相互开放决定了其复杂的有限性、模糊性、不可完全解读性。因
为,“知觉给予我们的对象总是混杂着在场与缺席”【3](㈤,我们看到的只是“木箱的某几面”,而非“一个
木箱”,这是知觉最真实的表白。但我们没有看到的那几个面以它们的方式存在,就在我们的毗邻:看
不到的那几个面作为存在被我们把握。不过,我们并没有由此就肯定那未见之面在我们所说的意义上
存在着。所以,我们不能说那未见之面是可能的知觉,因为那将是对于知觉的背叛:知觉不存在这样的
可能性,也不能说这未见之面是几何分析、推理的必然结论。我们从木箱的可见之面达至其未见之面,
收稿时间:2013—12—25
作者简介:贾玮(1979一),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与美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梅洛一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编号:10YJC751036)和重庆
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身体美学研究”(编号:11XWB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25·
也即从已知达到未知的综合,确定这真是一个“木箱”的努力,不是一种可自由假定整个物体的理智综
合,而是更像一种实践综合:我们围绕其走动从而看到其余面,并可以用手感受其质地。
通过上述努力,知觉呈现出其最为真实的面貌:知觉触及到了“存在”。也就是说,与我们已有的种
种对于世界的认识,如现代科学、哲学观念,甚至常识相比,知觉经验的基础优先性就在于使我们回到其
J(。74’的源
它种种知识得以构建自身的源初时刻。“不是要用心理学取代哲学,或者用哲学取代心理学”M
初设计,而是要探入“前客观世界”,重新梳理这些知识的成形与其起源的关系。梅洛一庞蒂选择了艺
术继续这一“还原的还原”。
一、感性哲学的门径
对于这种做法及其哲学的“感性”倾向,学者们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葡萄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