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微生物特性及机制
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微生物特性及机制 摘要:为揭示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微生物特性及机制,以位于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内的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旁路试验系统中的植物根系、湿地填料及湿地土壤中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检、脲酶、磷脂脂肪酸(PLFA)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填料中含有团藻等菌胶团和轮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团藻等菌胶团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及光合作用,利用尾水中N、P进行生物代谢,去除低碳源条件下尾水中的N、P等。湿地脲酶平均含量(N)约为22.43mg/g,其活性与TN的去除呈线性相关,活性越高,TN去除率越高。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湿地填料中饱和脂肪酸(PLFA)含量为99.3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0.70%,这与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中的PLFA含量有很大差别(分别为76.97%、23.03%)。以脂肪酸生物标记量为指标,显示湿地填料中形成了以好养细菌为优势种群的微生物生态结构。团藻、好氧微生物是低碳源尾水中TN等污染物去除的主要载体微生物
关键词:尾水;磷脂脂肪酸;脲酶;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6-0135-07
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态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技术近年来在中国南方地区一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得到应用,该技术主要通过湿地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消纳。由于城市污水厂尾水碳含量低,总氮及硝酸盐氮含量较高,c、N、P营养比约为54:17:1,难以达到传统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微生物所需c、N、P营养比100:5:1。这种基于湿地填料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尾水生态消纳,其微生物特性与传统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可能存在差异。有关湿地土壤层微生物特性的研究已有报道,崔伟等通过对湿地脲酶活性的测定有可能建立衡量湿地去除效果的模式体系,且得出湿地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呈正相关性;Sanz-Cobena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强度可用脲酶活性来反映,脲酶活性是评价氮素转化机制的指标之一;王震宇等口通过DAPI染色法、FDA染色法和稀释平板法发现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数量、活性及多样性与土壤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ichard等通过PLFA谱图研究发现真菌在低肥力的土壤生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潜流式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湿地微生物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对尾水有一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在中国已有应用,但在低碳源条件下对湿地微生物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镜检湿地介质(填料、底泥土壤、植物根系等)中的生物膜,检测湿地土壤脲酶活性和磷脂脂肪酸(PLFA)指标,揭示低碳源、高总氮、高硝酸盐氮条件下潜流式人工湿地微生物功能、活性、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特性
1.材料与方法
1.1尾水消纳旁路试验系过管道输送至尾水排放口。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门控制进水流量.湿地内部采用石灰石、钢渣、陶粒、红砖作为湿地填料,充填高度1.2m,填料上部铺设无纺布,再在无纺布上层铺0.25m厚土壤,种植黄花鸢尾、菖蒲、美人蕉、梭鱼草等挺水植物,无纺布可以阻断土壤下渗到湿地填料中堵塞湿地,同时,无纺布具有透水性,不会阻断水流,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穿透无纺布向下伸展
试验土建工程于2013年12月开工,2014年1月进行管道安装,2月正式运行。经18个月连续运行,除TN外,可使消纳尾水的COD、NH3-N、TP等指标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降解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要求(表1所示)
1.2样品采集
1)微生物镜检样品的采集,使用灭菌后的玻璃采样仪器,用镊子和小刀刮取湿地介质填料和植物根系表面的生物膜,制作载玻片,并立即分析
2)中试湿地土壤的采集:1)中试脲酶活性土壤的样品采集,从2014年7-11月之间每月采集一次,土壤采集深度20cm,分别采集湿地前端、中部、后端的土壤样品,样品前端、中部、后端分别平行设置3个点,分析土壤为3个采集点的混合土壤,土壤采集后,自然风干;2)中试湿地磷脂脂肪酸土壤的样品采集,于2014年11月份采集,采集深度为20cm,湿地中均匀设置前中后3个采集点,分析样品为3个采集点的混合样品。土壤采集后冷冻于-20℃冰箱,分析测定时取用
1.3检测方法
1.3.1微生物镜检生物相镜检采用XDS200PH倒置生物显微镜观测,生物相识别参考《环境微生物图谱》
1.3.2土壤脲酶活性检测湿地土壤的脲酶活性采用奈氏比色法测定,具体方法为:称取5g风干后的土壤样品,放置于100L锥形瓶中。加入10mLp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