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鲁迅作品语言中拯救及虚无
论鲁迅作品语言中拯救及虚无 摘 要:作家的语言与其精神思想存在同一性,作家的内质决定了其语言的形式。同样,鲁迅的思想、精神气质也必然会弥漫在其作品语言的字里行间。本文从语言学的微观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语法与修辞进行研究,解读其语言中的拯救与虚无,论证鲁迅作品的语言与存在的同一性
关键词:语言;存在;拯救;虚无;语法;修辞
作者简介:程淳(1989-),女,白族,湖南张家界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2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在语言中有他最本真的居处”[1]。语言如同作家的指纹,其独特性源于作家固有的思想精神和深层心理意识。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同样可以看到其思想、精神内质与语言之间存在的某种同一性,也可以说,鲁迅是以其的文学作品的独特语言对现代中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拯救民族的希望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怀疑相互纠缠争斗贯穿了鲁迅的整个创作生命,也是其作品艺术魅力的来源之一。拯救与虚无的纠葛碰撞,也必然会体现在其文学作品的语言之中。因此,本文将从语言学的微观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从鲁迅语言的语法、修辞与意象三个方面来阐释其文学作品中的拯救与虚无
一、语言中的拯救意识
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在其研究专著《鲁迅六讲》中,通过对比鲁迅与胡适各自的文体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鲁迅文体的“内涵”、“湛然”等特点,并将其归结为“通儒体”,强调了鲁迅作品语言与逻辑、思想的整体性。鲁迅抱着“改良人生”的初衷,开始文学创作,是要揭示病态,拯救现代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试图赋予其现代人的主体意识。他自己在《小杂感》中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创作虽说书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2]
他的确希望在懂的人脑子里“留下一些印象”,深入国民精神的深处进行疗救。这样一种拯救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在作品的语言当中。通过文学这一途径来改良人生,就需要使读者产生足够深刻的理解。因此有别于胡适语言的清爽直白的说教,鲁迅采取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策略。以语言的阻滞,断裂,顿涩,省略造成留白,以期拉长读者的感受与思考时间,避免语言理解的自动化机械化,为读者的主动参与开辟了空间。鲁迅要做的不仅是自己思考,而且还要读者跟着他一起思考,通过这种看似难解的语言充分开发读者主观能动性。因为他的“内涵式”语言与思想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因此,理解了这些曲折阻滞的语言也就打开了理解鲁迅思想的通道
鲁迅的语言策略首先体现在省略句式的大量运用。诸如《祝福》中:“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3]。这里省略了“所料”和“一律”的宾语,这样的省略加上百转曲折的叙述方式,充分表明了隐含作者对于祥林嫂的忧虑,加深了悲剧前奏的阴郁。还有,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是来历之后的愤怒,“可恶!然而……”[4],鲁四老爷的两次“然而”后面究竟想说什么,这样的留白为读者开拓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究竟是对封建礼教的赞同还是对祥林嫂的同情?除了语法成份的省略,还有内容的省略,如《纪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由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5]。默无声息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此处,就在应当慷慨陈词之时,鲁迅用一??句号及时收住笔锋,跳跃到对沉默的悲叹。将“衰亡民族”沉默的缘由置入空白,由读者自己进行思考和补充,这样,顺着鲁迅指引的思路,读者自己思索得出沉默的缘由才更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除了省略,制造空白的方式还有因为缺少过度词的衔接,而造成的语句之间的跳跃。最典型的是《药》中,刽子手康大叔来华老栓店里讲述夏瑜在狱中的劝说狱卒的一段,一群人就“可怜”的话题七嘴八舌讨论许久: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身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汽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似的说
……
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6]
这一段众人的对话中,出现了三次跳跃。第一次是“众人的眼光有些呆滞……”,“小栓已经吃完饭……”再到“花白胡子恍然大悟”,叙述者的聚焦由众人跳跃到小栓然后又跳回众人,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在沉默中来回切换。在众人眼光呆滞与恍然大悟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