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图洛书本源及对古汉语数字造字过程影响.docVIP

试论河图洛书本源及对古汉语数字造字过程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河图洛书本源及对古汉语数字造字过程影响

试论河图洛书本源及对古汉语数字造字过程影响   [摘要]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源头,因为谐音为历代典籍和传说所误传,导致自古至今无法探究本源。本文作者首推蟒蛇背部花斑是上古河图的真实起源,乌龟背部鳞甲是上古洛书的真实起源,宋代陈抟“龙图三变”的河图洛书图式是上古时期河图洛书数理关系的推演图式之一,并用最早的象形文字古汉语数字造字过程对河图洛书的数理关系进行反证。蟒皮的河图和乌龟背壳的洛书是早于甲骨文的免书写免刻画的天然图书 [关键词]上古 河图 洛书 蟒皮 龟壳 起源 数理 思维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66-05 一、宋代河图洛书图式并非上古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关于河洛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首次提到“河图”。《尚书“元龟负书出”,是首次提到“洛书”。最先把河图洛书并提的文献是《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关的记载还有许多: 《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管子“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论语“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路史“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宋书“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 《宋书“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 《宋书“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在古代文献和传说中,上自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做过具体的说明。因此河图、洛书究竟为何物,抑或到底存不存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承认存在的观点是易学家们的传统说法,认为是从五代末年的华山道士陈抟那里首先传出来的(见《龙图易》),乃其“龙图三变”中的神秘图式之一(图1、图2),并附会成上古阴阳八卦图、上古地理书、上古气候图、上古方位图、星空天河图等。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神秘图式体现了上古人类的数理思维。北宋邵康节提出了“洛书者,数之源也”的观点,一些专家学者把图形解析成了结绳计数和算盘的雏形。否认存在的观点认为,河洛之说纯属虚妄,决不可信。自北宋欧阳修《易或问》《易童子间》发难始,明代归有光《易图说》继其绪,清代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总其成,皆力斥河洛神话之妄。① 笔者认为,多少年来,人们对于河图洛书的探究与争论,缺少的都是证据。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争议都不是空穴来风。从上至伏羲下至周成王的那么多的典籍传说来看,河图洛书在历史长河中汤汤泱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足以证明它们有存在的可能,只不过历史太久远了,佚失了,不得见其真容,只留下记载和传说。它们应该存在于上古人类从蒙昧迈向开化的过渡时代,虽然这种文明后来湮没了,但它却是中华民族祖先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端 那么,宋代陈抟传出的“龙图三变”河图洛书图式是上古人类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吗?我们来看一看河图洛书出现的时代 《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太?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② 伏羲又作宓羲,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有资料表明其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话,在旧石器?r代晚期还是母系氏族的时候,河图就已经产生了,最直接的证据是伏羲依据“龙马出河”(河图)的启示始作八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产劳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当时人们群居在山洞里或部分地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 可以推测,在上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如此低下的时代,人们生产劳动注重的是简单和实用,顾及的是眼前和需要,辨识的是具象而非抽象。《周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推演,对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摹画,这种得体的匀称的规律的排列方式,已经具有了抽象的、二元的、审美的思维,体现了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知识成果,远远超出了当时人类对事物粗浅的认知层面。因此笔者对陈抟的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