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docVIP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基因突变检测   摘要:目的 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突变基因。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ADAR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查找有无突变。结果 候选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ADAR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本研究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发病无关,致病基因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基因;基因编码区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DAR mutant gene in the family of 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DNA extraction,all PCR amplification of ADAR gene encoding region of exon and flanking sequences,PCR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directly sequenced,and compared with the genomic sequence,find no mutation.Results No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all the exons and flanking sequences of the candidate gene coding region.Conclusion The ADAR gene coding reg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 in this study. Key words:Hereditary symmetry pigment abnormalities;ADAR gene;Gene coding region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于手足背的对称性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少数伴有面部雀斑样损害,可延及四肢及全身[1]。2003年张学军等[2]将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q11~1q21区域。Miyamura等[3]将该病的致病基因确定为ADAR基因。我们收集到1个DSH家系,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以期发现在该家系中是否存在ADAR基因突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先证者:女,6岁。双手足背出现色素异常4年,皮疹渐加重,无不适。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色素沉着斑,夹杂色素减退斑,见图2、图4。面部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色素沉着斑,见图1。父母非近亲结婚。家系调查:先证者父亲,31岁,自3岁起双手足背、面部出现与先证者相似皮损,见图3、图5、见图6。亦呈夏重冬轻现象。无其他自觉症状。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褐色色素沉着斑,夹杂色素减退斑。面部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色素沉着斑。家系图,见图7。组织病理检查:(先证者父亲右足背色素斑)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基底细胞灶性黑素减少与增加交替分布,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图8、图9。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1.2材料与方法 1.2.1 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 1.2.2 PCR扩增及DNA测序ADAR基因,见表1 ABI PRISM 3730XL自动测序仪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利用Sequeneher 4.10.1Demo软件与基因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2结果 2.1 基因突变检测 2.1. 扩增DSRAD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及侧翼序列,经过http:///BLAST/进行反复仔细比对,未发现任何致病突变 3讨论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 ),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先由Toyam a于1910年描述, 并于1929年正式命名。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张学军等首次将本病定位在1q11-1q21区间内, 该区间内的双链RNA 特异性腺苷脱氨酶基因(ADAR) 被证实是本病的致病基因。迄今已超过140种不同的ADAR基因的突变报道,其中约60%的突变点位于编码ADEAMc区的碱基序列上,因此有笔者认为ADEAMc区是该病基因的突变热点区域。本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