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名字的来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题:“名字”的来历 李桥中小 沈立东 【话题目标】 1.探访并记录本地区村庄、商店、老字号食品等名字的来历,在沟通合作、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2. 配合讲解,制作ppt或者播放录像,做到声、像结合,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3.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话题重点】 1、设计活动方案,内容清楚,有计划、有步骤。 2、根据活动方案探访并记录村庄、商店、老字号食品等名字的来历,在沟通合作、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话题难点】 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交流时做到声、像结合,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调查 (1)先同伴讨论活动的步骤、安排,制订活动方案,再按照方案开展活动。 如: “名字” 由来、发展变化 有趣的故事或自己的感受 (2)自己收集整理,准备交流 2. 教师准备: 教师到档案馆收集相关的顺义地名、商店、老字号食品等名字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有用资源,做好课堂上介绍的准备。 【教学建议】 一、.揭示主题 1.名字不仅是个符号,也蕴含丰富的意义。比如我们的家乡“顺义?”,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顺”是根据地理形势(地貌)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现在我们的“顺义”又有了新的解读“顺心顺意”。我们顺义的经济发展很迅速,一派繁荣景象,生活在顺义我们很幸福。我们有很多同学来自庄子营村、头二营村、李桥村、洼子村,你们了解这些村名的来历吗? 2.我们村子里有很多的超市、理发店,你们注意过它们的名字吗,又有什么含义呢?还有我们喜欢吃的北京烤鸭,爸爸喜欢喝的牛栏山二锅头……这些名字又有怎样的来历呢?了解这些名字的来历是很有趣的事,把它介绍给同学们更是一件乐事。 二、 小组交流,推选最佳。 可以有不同方式的交流:讲述故事;图文并茂;声像结合…… 可以交流不同的内容:可以先讲今天,再讲它的历史;也可以讲围绕它产生的有趣故事;还可以讲自己调查后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结合事例进行指导 例如:“臭豆腐”的由来 个别学生可能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缺失自己感受。结合例文指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个别学生可能只有感受,缺乏详实的资料,教师可提供相应资料,帮助学生补充。 可结合教师的例文进行指导。(相关链接1) 学生交流时,可能语言不够顺畅,肢体僵硬,不吸引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相关链接2) 四、根据目标,进行评选。 五、课外延展。 可以把学生们感兴趣的“名字”的来历集结成册,互相传看,讲给家长听。 【相关链接】 1.教师下水文。 臭豆腐的由来 “臭豆腐嘞!”“臭豆腐嘞!”……门口又传来熟悉的吆喝声。爷爷忙不迭地递给我一个大碗,嘱咐道:“多买几块,爷爷就好这口儿。”我一边答应一边冲出门外。 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是怎样的一个由来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

文档评论(0)

rsob2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