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中医基础理论创新

PAGE \* MERGEFORMAT50 第1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掌握]: 1、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与自然界相互关联。 2、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五脏一体观,是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秋冬季节,阳气收敛,气血趋于内部: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3)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辨证论治[熟悉]: 1、症、证、病的概念 症:症状,疾病的外在表现。例如:发热、恶寒等。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感冒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例如: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举例: (1)患者患感冒,其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属于风寒表证。 (2)患者患感冒,其症见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其证属风热表证。 2、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以及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人的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论治”。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临床治病,不但着眼于“病”的异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证”的区别。证同治同,证异治异。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证候不同,治疗方法不同。例如: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双黄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颗粒)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治法相同。 例如:子宫脱垂、胃下垂—补中益气升提的方法。 第2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掌握]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 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水火而言,“水为阴,火为阳”;以物质运动变化而言“阳化气,阴成形”。 阴阳的相互关系[掌握]: 教材中要求掌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四大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的阴阳两个方面。 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阴阳制约,是指事物阴阳中的一方可抑制和约束与之相对立的另一方。 (1)生理:“阴平阳秘” (2)病理:阴阳双方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引起“阴阳失调”,故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双方中某一方过于亢盛,则对另一方过度抑制和约束,可致另一方的不足;反之,某一方过于虚弱,对另一方的抑制和约束不足,可致另一方偏亢。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谓无上不下,没有左无所谓右。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作用于另一方。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依据。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总是处在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 以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白天阳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故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限度内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即阴阳平衡状态。阴阳平衡是相对的,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出现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对人体来说,也即是病理状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事物内部阴阳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但阴阳的转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在“极”的条件下可向热的方面转化,热在“极”的条件下,也可向寒的方面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